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推动“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上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让“减负”与“赋能”来一场双向奔赴,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抓源头、正思想”上下实功,让减“痕迹”与增“实绩”来一场双向奔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形式主义往往表现在工作上,根源在思想上,思想问题不解决,那么基层减负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基层减负为什么必要、为什么必行,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解放桌前的“指尖”,迈开调研的“脚尖”,走进群众的“心尖”,在看“蚂蚁”、抓“活鱼”、剖“麻雀”中出实招,在挑“千斤担”、钻“矛盾窝”、啃“硬骨头”中求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以贯之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新考卷。
在“厘边界、赋职权”上出实招,让减“负担”与提“效能”来一场双向奔赴。基层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往往千头万绪、繁重冗杂,不能简单认为“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要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建立健全务实合理的基层权责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着力构建责任边界清晰、任务分工合理、运行有序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追、有规可循,清楚“该干什么活、该办什么事、该担什么责”,心无旁骛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要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有力做事,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加主动,切实在推动“车马”协同的过程中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效率的双提升。
在“优考核、建机制”上求实效,让减“压力”与添“动力”来一场双向奔赴。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减轻负担,还要采取有效举措保护干事创业热情、激发敢为善为内源动力,让基层减负的成效切实体现到助推发展、为民服务上来。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特点、不同职责等具体差异,通过精简考核事项、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等举措,挤掉考核中的“泡沫”,晒干考核中的“水分”,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的问题,真正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对在防汛救灾抢险、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任务中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实干型”干部,按程序大胆使用,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愿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基层干部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要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标准明确、程序具体的容错纠错和问责实施办法,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精准区分开来,该纠错的及时纠错、能容错的坚决容错,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安心干事,做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扎实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