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距离我跟山西汾西县瓦伦坪村的初相识,已过去一整年。这一年,我跟随村干部走过山间路,听过百家事,熬过通宵夜,从初入基层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与群众畅谈家常,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一身“书卷气”融进“泥土芬芳”。
金秋初见,我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中,践行“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初心,扛起使命担当。初来乍到,懵懂无知的我在一次次走访农户、节日慰问、矛盾调解的实践中,真正了解到了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翻开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急难愁盼的民情日记本:患有癌症笑对人生的黄大叔,因病致贫乐观坚强的程大婶,意外致残顽强生活的武大哥,辍学务工补贴家用的侯小弟……他们的情怀很真、奋斗很实,即便很少被外界关注,也在倔强地绽放人生的光华。静谧的瓦伦坪村里,我与村干部细心地察看、悉心地照顾村里的这些监测户,针对性地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户困难群众手中。光伏收益、残疾补助、雨露计划、防贫保险这一项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更是身为新时代选调生的我们厚植为民情怀,主动担当作为的有力实践。
凛冬成长,我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维护“和合乃天地大德”的时代风气,助力基层治理。入职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便是迎接“省考”后评估工作。前期,跟驻村工作队一起整理全村各监测户、脱贫户所需的台账及各项材料;中期,将台账及材料配备至各常住户,针对村民提出的政策疑问做相应解答;后期,模拟评估组入户访谈,再次就各户的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进行询问,确保台账资料等符合村民实际情况。借助本次后评估的契机,我有幸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足迹遍布了瓦伦坪各个自然村落,彻底排查了困难群众信息,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哪里有需要,我就战斗在哪里。“民者,国之根也”,身为新时代选调生,我们必须始终心怀百姓,加强公仆意识,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
暖春奋进,我在“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窥见“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发展蓝图,探寻共富路径。农村产业兴旺,农民才能持续增收。驻村以来,我研学政策、实地调研,立足实际撰写了《汾西县和平镇瓦伦坪村综合情况报告》,并将调研内容应用于实践:按照相关程序对瓦伦坪村光扶扶贫电站进行了确权,并搭建“政府监管、专业运维、乡村管护、市场参与”的管理构架,确保光伏产业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严格执行“9851”分配要求,即光伏收益90%分配到村,到村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工资和村级公益事业劳务费用支出不低于80%,以村为单位,脱贫户、监测户、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安置人数不低于公益岗位总数的50%,实行每月一结算,优先保障脱贫人口增收。在扶持肉牛养殖场建设方面帮助养牛户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与村干部一同大力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为50户村民办理了银行小额免息贷款,共计253.75万元,带领更多村民抓住政策红利,实现产业致富。
盛夏憧憬,我在“山衔落日浸寒漪”中,奏响“水绕陂田竹绕篱”的宜居乐章,打造美丽乡村。瓦伦坪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严重缺水,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地区。我与村干部积极推进马趵泉引水工程,建设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设施,其中水质样品的19项检测项目结果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切实解决了瓦伦坪村最为急难愁盼的饮水难题。我甘当志愿者、讲解员、监督员积极投入全村环境整治工作,引导村民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建设;同时结合地形地貌、气候气温、群众生活习惯等因素,推广三格式、单坑加集中式、下水道水冲式三种改厕技术模式,切实提高农村改厕质量实效,全面提升乡村居住环境,增强群众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