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文物保护、生态治理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在这片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西北大地,总书记用行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给我们启示,要循迹“西北之行”,用“担当精神”和“务实作风”书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的“三位一体”融合。
“绿色发展”共舞“生态修复”,用“生态价值”提升“经济价值”,在“山水相依”中书写“绿色篇章”。西北地区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也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点区域。总书记此次考察的渭河生态公园,正是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为依托,形成“共赢效应”。从“山水相依”中汲取灵感,把当地的生态修复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轮驱动。通过加强森林、湿地保护,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探索“生态+”模式,将文旅、农业、现代服务业与生态保护相融合,提升生态价值的“经济溢出效应”,书写一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篇章。
“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升级”,用“智力创新”驱动“动力升级”,在“特色产业”中书写“发展篇章”。总书记考察的甘肃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是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要将“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主引擎,推动农业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基层干部必须在科技创新上谋篇布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传统农业融入现代化生产链条中。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与推广,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平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在种质资源保护、农业技术改良等领域,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从而实现“科技增量”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篇章。
“以人为本”贯穿“乡村振兴”,用“民生改善”带动“社会进步”,在“共同富裕”中书写“幸福篇章”。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民生问题”,而民生的改善则依赖于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要重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推进特色果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乡村的“硬件”更加完善。同时,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软件”水平。此外,基层干部还需关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创新农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机制,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通过这些努力,让“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落地生根,书写人民幸福的“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