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纪录片在央视热播,讲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和教育名家顾明远、潘懋元、龚全珍等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光辉事迹,让人分外感动。广大党员干部让我们一起研学“榜样传记”,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感悟“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真正跳出思维边框、拥抱无限梦想,以昂扬斗志、饱满热情、十足动力奔赴未来,书写独一无二、熠熠发光的人生篇章。
研学“臣心一片磁针石”的信念,志存高远、心随朗月高飞,主动“登台”拥抱“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奋斗旷野。研学几位教育名家的人生故事,虽然他们躬耕的领域各有不同,或注经释文、或笔耕不辍、或三尺讲台写春秋,但在他们的身上始终有着同样的追求,就是让文化光辉、思想力量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进而汇聚成强国兴业的磅礴合力,他们更以行动诠释了“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的深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研学“臣心一片磁针石”的信念,做到志存高远、心随朗月高飞,主动跳脱个人视角去看待工作和事业,始终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多从历史维度、发展角度、国之大局去思考和谋划工作,在人生漫漫路上不断校准“奋斗航向”,用实际行动兑现“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的誓言,真正主动登上时代舞台,拥抱“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奋斗旷野。
研学“弦歌不辍育桃李”的境界,甘化春风、情与初心共鸣,勇于“挑担”奔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旷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0世纪50年代,龚全珍随丈夫回到他的家乡,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在这个小小村落,她一待便是六十余载。寒来暑往,她培养了一代代学生,也用爱与温暖感染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她是儿女的“老师”、却成了学生的“妈妈”,在三尺讲台、在一方沃土,是无私奉献和润物无声伴随莘莘学子成长,不仅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更为一个个家庭送去了希望和阳光。广大党员干部当研学“弦歌不辍育桃李”的境界,做到甘化春风、让情感与初心共鸣,始终明白我们无论扎根在哪里,都要心系人民、奋斗为民,把肩头责任挑稳、担实,用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心,真正做到勇于“挑担”奔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旷野。
研学“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品格,脚踏实地、身伴星辰同行,用心“答卷”成就“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梦想旷野。无论是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卫兴华,还是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的高铭暄,无论是以朴素的初心诠释执着一生教育理想的顾明远,还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于漪……光阴流转、初心永恒,在奔赴志向、奔赴梦想的道路上,多少艰难险阻、多少诱惑考验,他们“甘坐冷板凳”,与无数黑夜、朝夕共处,在一方领域成就卓越。广大党员干部当研学“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品格,做到脚踏实地、身伴星辰同行,主动躬耕在事业中,把平凡的每一天都过得充满意义和价值,始终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砥砺自我,为实现更大跨越、更大突破而倾尽全力,真正用心“答卷”成就“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梦想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