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要符合实际、找准方向,也要善用技术、借力发力,更要注重人才、强基固本,让乡村活力更加充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地”为源,立足资源禀赋,为特色产业发展“辟蹊径”。我国地域幅员辽阔,风土人情不尽相同,广大乡村气候、土壤、降水等生产要素不一而足,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万不可大水漫灌而至千篇一律。一方水土一方产业,生搬硬套固定模式必将造成“水土不服”,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产业发展要挖掘好、开发好、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唱好特色大“戏”,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彰显品牌魅力,提升产品地理辨识度,将“土特产”转变为发展“金钥匙”,充实鼓起群众“钱袋子”。
以“技”为道,延伸产业链条,为特色产业发展“拓门路”。产业兴旺需要科技的支撑,乡村振兴更需要科技的推动,只有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注入科技能量,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将生态、高效、智慧的农业农村发展蓝图转变为现实。如今,北斗定位、人工智能参与科学管理农田,二维码技术实现农特产品全程溯源,电商销售成为潮流,科学技术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可以在方方面面体现。科技创新应用有效延伸了农村特色产业链,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助推传统种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更为完善的“种(养)、产、销”一条龙闭环链条。科技手段可有效运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产业发展各项环节,促进产品从“大路货”向“精深特”转变,从而使产品“身价”倍增,群众收益满满。
以“人”为本,壮大人才队伍,为特色产业发展“强后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储”全链条,建强乡土人才队伍,带动一批熟悉产业发展的精兵强将投入到乡村振兴一线,才能促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方面要招引紧需人才,适当放宽引进限制,有效填补专业型人才队伍缺口;另一方面要着重培育本土人才,让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研究的“土专家”、会经营的“村创客”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既要用好各类优秀人才,在乡村一线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也要留住各类人才,以诚相待,做深做细各类服务保障,使乡村热土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美好乐园,才能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