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长期任务,是培养党员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的必要途径。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四维并进”为党员教育“赋能添力”。
聚焦主题主线,把准政治方向之“舵”,让党员教育更具“向心力”。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在党性教育方面,可通过打造主题鲜明的党性教育系列课程,加深对党的百年历程的理解与感悟、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作为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将当地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到党课设计中,不断提升党性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论教育方面,要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使政治理论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第一课”,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紧抓关键少数,以“头雁领航”助力“雁阵齐飞”,让党员教育更具“执行力”。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党员教育中的“头雁”作用,以“头雁领航”助力“雁阵齐飞”,实现“多”“少”互促,引导更多党员干部“立身为旗”。领导干部应从带头学、带头说、带头做三个方面着手。既要认真参加党员教育,又要带头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做刻苦学习、学以致用的模范。既要适时组织开展重大主题、重点专题集中学习,又要指导深化集体学习研讨,使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既要切实担负“第一责任人”职责,站在一线、靠前指挥,又要了解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对党员教育进行具体的指导,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精准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一齐发力,让党员教育更具“穿透力”。党员教育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必须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下足党员教育管理“绣花功夫”,确保党员教育既全面开花,又各具特色。在培训对象上,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级岗位的党员干部,其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采取“一锅烩”的形式。而应根据其人员特点,纵向上分为县市区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横向上分为农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类型,分别制定相应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培训对象的需求为导向,体现不同领域和群体党员特点,有针对性地因需施教。在培训方式上,以务实管用为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寓教于学、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着力强化保障,以三项举措不断健全保障机制,让党员教育更具“战斗力”。要突出抓好党员教育基本保障,建立健全经费、机构、师资保障机制,推动党员教育在建章立制中实现常态长效。一是强化经费保障。从抓实党员教育工作的需要出发,将党员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确保党员教育经费保障到位,为党员教育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是强化机构保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为党员提供便捷、高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依托基层党员教育中心搭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开放“驿站”、打造网络党支部互动平台等。三是强化师资保障。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如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师资库,选聘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充分发挥老党员、老专家、老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