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拉开序幕,战争的硝烟从东北弥漫至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不忘历史烽烟起,心中长鸣警钟声,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凝望当下中展现拼搏担当,以史为鉴、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敲响“历史钟声”,聆听“爱国强音”“奋斗强音”“为民强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续写时代华章。
敲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钟声”,在“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中,聆听 “愿得此身长报国” 的“爱国强音”。“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因沉沦与奋发、屈辱与抗争而尤显昭彰。 多少仁人志士,以“抛洒热血、毁家纾难”的慷慨唤起共御外侮的民族觉醒;多少跋涉探索,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书写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从“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铁血将军”杨靖宇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白马红枪”赵一曼;从“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北国雄狮”赵尚志到“宁死也不做俘虏”的“英雄模范”投江八女……他们为了理想,秉持“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为了信念,锤炼“历百折而仍向东”的毅力。理想信念激励和指引着革命志士一路向前,锤炼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风骨和品质,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谱系。广大党员干部当铭记英雄功勋、守望历史记忆,赓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一心向党,矢志报国”的忠诚信念,以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敲响“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担当钟声”,在“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中,聆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奋斗强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鲜血与战争铸就的历史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以力挽狂澜之势凝聚起全民族奋战的磅礴伟力,赢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启了民族复兴涅槃重生的历史征程。近百年来,从一盘散沙到大国崛起,从满目疮痍到美丽家园,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中华民族用行动向世界证明,我们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长征路上,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贪图安逸、追求享乐不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更不行。历史浩荡前行,时代奔腾不息。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保持对屈辱历史的“疼痛感”,锤炼“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底线思维”,切实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抓落实能力,才能确保在发展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困难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危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
敲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钟声”,在“念兹在兹,以民为本”中,聆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强音”。“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空前的民族灾难加剧撕裂“民族伤痛”,持续加深“国民伤痕”,也不断加速“民族觉醒”。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抗日旗帜,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赴后继,奋起抗争,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一路走来,人民是我们党执政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底气;为民造福,也是我们党执政的价值指向与奋斗坐标。我们党始终把百姓的获得感作为决策目标,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体现党心和民意的“同频共振”,彰显执政者的为民情怀。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彰显“为民底色”,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