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告别学生时代,背起行囊,怀揣梦想,奔赴基层,从大学生转变为选调生,我们不仅是选择了一种职业,也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更是选择了一种信念。作为选调生,到村任职是使命也是责任,我们在村里留下的每一个足迹,村庄发展的每一个痕迹,都将成为我们工作最深的印记。
一是坚定“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信念,完成从“外来户”到“自家人”的转变,做“眼中有光”的青年干部。起初,刚到村里的我尽是茫然无措,从城市的车水马龙到村庄的烟火气息,乡村的工作一下子由想象的模样变为眼中的现实,自己没有办法融入到村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有闲暇时间,我就在村口的“情报交流中心”聊上一会,通过这样的办法,我对村情民意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在乡亲们口中的称呼也很快由“新来的小青年”变成了“我们村的小王书记”。在村里的工作虽然没有大城市的光鲜靓丽,但是富有意义与成就感,在帮助乡亲们解决问题后,他们露出的一张张笑脸就是工作最大的动力。作为选调生,坚定信念、永葆初心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志存高远,在根植人民中不断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将青春信仰延伸至更广阔的基层土地。
二是练就“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本领,完成从“工作小白”到“行家里手”的转变,做“脚下有土”的青年干部。村里的工作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更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有理论知识,毫无工作经验的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本领恐慌,希望可以得到快速成长的“重要法宝”。最后发现,唯有不断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切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用真心换得真心,用真情赢得真情,才是“修炼”的诀窍。在调研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过程中,面对看似难以解决的发展难题,带队领导与高校专家进行座谈,详细分析了面临困境的原因,为如何将产品赋予更大竞争力、怎样摆脱困境提供了准确的解决路径,给我上了一堂精彩的“解题实战课”;在开展人居环境考核工作时,书记对全村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判,因户施策,挨家挨户地讲解政策、陈明利害,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工作课”;在防汛关键节点,书记带着我制定防汛预案,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地点逐一现场摸排勘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给我上了一堂形象的“应急处突课”。“善作善成,唯实唯先”,基层需要巧思、实干来解题、破题。要学会融于“势”、落于“实”,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观察民生,用耳朵倾听期盼,用心感受时代发展,在更广阔的基层土地上砥砺青春志气。
三是昂扬“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奋进姿态,完成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做 “肩上有责”的青年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身处基层一线,我们面临更多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主动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工作时多考虑群众感受,对于群众关切的事情妥善处理,树牢“我要为民干实事”的思想,以“乘胜逐北”之志,奋楫扬帆,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接续奋斗,将青春紧紧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才能收获群众认可,不负组织期望。牢记群众有获得感,选调生才有存在感。一个“选”字,要求我们要坚定选择,永葆赤诚初心;一个“调”字,提示我们要涵养格调,胸怀大局、谦虚谨慎、务实担当;一个“生”字,警醒我们要坚强生长,在驻村工作中时刻注意正己身、明大德。作为选调生,我们要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勤学善思笃行,把政策、工作落细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将青春元气链接至更广阔的基层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