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强调杨士莪同志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是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先锋模范。广大基层干部要追寻“楷模之迹”,汲取“楷模之力”,在“基层海洋”诠释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
追寻“楷模足迹”,汲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仰力量,在“基层海洋”中点亮“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仰灯塔。信仰是黑夜中的一束光,在茫茫的海洋中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杨士莪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读书是为了救国和报国”的铮铮誓言,始终将为祖国需要而奋斗作为人生信仰,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仰,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以这些为党和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楷模为榜样,以“国之大者”为心中信仰、以“国之大业”为奋斗所向,将爱党为党、爱国为国的信仰情怀,注入为民办事、为民分忧的务实行动中,将解决好群众的件件小事,作为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件件大事,将爱国之志转化为勤勉工作的实际行动,让信仰的旗帜在“基层海洋”中高高飘扬。
追寻“楷模足迹”,汲取“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力量,在“基层海洋”中砥砺“独辟蹊径开新天”的开拓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960年,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杨士莪,带领团队走上开荒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在一次次试验失败,一次次重新设计中,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耳朵”,牢牢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杨士莪同志身上“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开拓创新精神,勇闯“无人区”、勇攀“最高峰”,聚焦改革所指、群众所盼、基层所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拿出“新招”“实招”“硬招”解决基层工作面临的新难题、新挑战,拿出敢于打破“思维定式”,敢于摆脱“常理束缚”的勇气,为航行“基层海洋”持续增添“新动能”。
追寻“楷模足迹”,汲取“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守力量,在“基层海洋”中涵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追求。“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2016年,85岁高龄的杨士莪荣获“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很多人都认为他该歇一歇了,然而耄耋之年的他依旧投身教学科研一线,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且几乎都是站着讲课,被称为“一站到底”的“90后”院士,用70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对事业的执着。心无旁骛方能有始有终,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一辈子干一件事”的专注执着、“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以不变“恒心”守住为民“初心”,以“有限生命”扛起“无限使命”,在“润物无声”的基层工作中为群众搭好“避风港”,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在“基层海洋”中做群众的“领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