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读懂背后蕴含的“无我”情怀、“有我”担当、“忘我”境界,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以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读懂“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无我”情怀,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以忠诚淬炼拳拳爱国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对党忠诚老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从战争年代走来的杨士莪,自幼就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因为国家需要,他改行研究水声领域,填补学科空白,将“谋海济国、为国听海”作为毕生追求。他深知尖端技术靠“化缘”是化不来的。为此,他自力更生,潜心攻关,筚路蓝缕启山林,70余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扎根海洋,在水声领域取得一系列颠覆性成果,为我国水下兵器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铸就了“水下长城”。“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读懂“时代楷模”背后“矢志报国”的“无我”情怀,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永葆爱党爱国之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时刻铭记“国之所需,吾之所向”,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为党宽心、为国效力、为民尽责,将忠诚之魂、难凉热血融入干事创业全过程,在加强政治历练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读懂“人生万事须自为”的“有我”担当,挺硬而出、不懈奋斗,以勇毅赓续朗朗强国志。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中国水声科技初创到蓬勃发展到创新推动走向世界,杨士莪一直是排头兵、带头人。年过花甲带队开启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88岁高龄依旧亲赴一线,克服恶劣环境坚持海上实验……几十年来,杨士莪带领团队开创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等多个“第一”的壮举,完美诠释了何为“人生万事须自为”的实干担当、“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果敢坚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杨士莪“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弘扬上下求索、攻坚克难的优良品质,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攻坚克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中锤炼作风、磨砺党性、提高本领,在解决一个个难题、攻克一个个难关中持续打磨推动发展的“真本领”、不断练就开拓创新的“精功夫”、始终挺起担当作为的“硬脊梁”,用舍我其谁的信念、时不我待的紧迫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读懂“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忘我”境界,淡泊名利、勤勉务实,以奉献落实殷殷报国行。“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杨士莪院士在91岁高龄时仍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为莘莘学子传道受业解惑,被尊称为“一站到底院士”;他将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引导教育学生在研究上“站得住”、人生上“站得直”;他把“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作为座右铭,秉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理念,为我国水声工程事业发展壮大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用一生践行奉献精神……“烨烨其士,护千桅篷帆守镇疆海;菁菁者莪,开一派学问听寻水声。”斯人已逝,但其开创的水声事业和坚守的铸魂育人精神,犹如茫茫大海上高耸的灯塔,指引着济济后来者,共同守护祖国的辽阔海疆……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杨士莪同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品格,在岗位上忘我付出、倾情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回报,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做到“负责争于人先、谋利退居人后”;要勤勉务实,学会“自找苦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知其难为而为之”的苦干实干扎根“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论文写在边疆戈壁、田间地头,将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用个人的“奉献值”拉高事业的“成效值”、报国的“行动值”与人民的“幸福值”,做到“衣带渐宽”也终不后悔、“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