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各地应巧妙运用乡村振兴的“调色盘”,以艺术家般的匠心独运,调和斑斓色彩,让每一抹色彩都代表乡村发展的不同维度,从产业兴旺的金黄到文化繁荣的蔚蓝,再到社会治理的绚丽多彩,共同织就一幅和谐共生、繁荣兴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绘一抹“晨曦初照万物生”的“金色”,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丰收图”。金色,不仅是丰收的预告,更是产业活力的源泉。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各级党组织应精准施策,深耕细作,以特色农业为根基,乡村旅游为翼,农产品深加工为链,编织出一幅幅“金”彩纷呈的产业图景。不仅要深挖本土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还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实现智慧农业的飞跃。智慧温室、无人机喷洒、精准农业管理等创新模式,将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让每一粒种子都蕴含科技的力量,每一颗果实都闪耀金色的希望。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打破地域限制,拓宽市场边界,让乡村的优质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直达城市餐桌,甚至远销海外。这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更激发了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让金色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壮丽金色画卷。
蘸一抹“星光璀璨映夜空”的“蓝色”,绘就一幅“文脉相承”的乡村振兴“文化图”。蓝色,既是宁静致远的象征,也是文化智慧的无垠海洋。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是不可或缺的灵魂。各级党组织应成为乡村文化的守护者与引领者,深入挖掘乡村独有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人文故事,通过修复古村落、保护古建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让乡村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让乡愁记忆有处安放。同时,积极搭建乡村文化交流平台,如建立乡村文化礼堂作为村民精神寄托的殿堂,开设图书室、农民文化大院,让书香与智慧浸润心田,点亮农民群众的精神灯塔。此外,要鼓励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通过举办农民书画展展现乡土风情,举行乡村音乐会传唱田园牧歌,开展农耕文化节体验农耕文化,让文化活动成为农民群众自我表达、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为媒介,凝聚人心,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绘制一幅幅文化繁荣、文明和谐、幸福美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洒一抹“共绘蓝图同筑梦”的“绿色”,绘就一幅“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治理图”。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唯有携手并进,方能共创辉煌。各级党组织作为领航者,应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通过创新设立“村民议事会”,让村民的声音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时,强化“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法治建设上,不仅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更要注重法律服务的普及,确保每位村民在权益受损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此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营造崇德向善、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让乡村成为守望相助、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构建一个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共同绘制出一幅幅色彩斑斓、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