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双坪村担任支书助理的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第一次”,这些初体验在我的人生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繁星点缀了我的生活,照亮了我成长的夜空,见证了我在双坪的变化。
第一次入户走访:从“陌生”到“熟悉”的渐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认真做好入户走访工作,以获取第一手材料,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回想我第一次踏入村民家中,那份紧张与不安仍历历在目,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显然还有待提高。好在村支书热情地为我介绍,还教了我许多与村民交流的技巧,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主动与村民交谈,进行自我介绍,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和喜怒哀乐。通过走访,我参与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赢得了他们的信任,锻炼了自己的性格,收集到了宝贵的信息。从不熟悉各家的电话到添加他们的微信,从不知道农户家庭住址到熟悉外出人员的务工地点,从不了解农户种植养殖情况到掌握脱贫户四项收入的构成……我逐渐建立起与村民的联系和信任,从“陌生”走向“熟悉”。我不再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渐渐变成了村民们心中的“自家人”。
第一次防火巡查,从“上山”到“下组”的位变。防火安全,不仅是公共安全的基石,更是每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夏日炎炎,森林防火尤为关键,我与村委成员携手,以流动巡查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火灾隐患能够“早发现、早处理、早消灭”。在禁火区,我们严禁村民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并在上山下队的路上耐心地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在村组中,我们通过召开院坝会提升村民的防火意识,为乡村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村委会,我们动员护林员、联户长、农村党员等各方力量,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森林防火防线……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始终致力于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安全无虞。
第一次理论宣讲:从“紧张”到“从容”的转变。在一次选调生培训结束后,党校要求我们就所学内容、所获体会,回村做次理论宣讲。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如何选取内容,才能充分展现党校教学的精髓?如何表达,才能激起农村党员的聆听兴趣?认真思考后,我决定以党史教育为根基,以榜样人物的故事为枝叶,在追求“立体化”的标准下,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多维价值;在遵循“接地气”的原则下,生动讲述我县哲庄坝战斗的壮烈历史和文朝荣的感人事迹;在“学以致用”的理念下,提出让党员群众参与村务的具体落实建议。在这次宣讲中,从对主题的“心中无数”到对内容的“烂熟于心”,从开始的紧张颤抖到最后的从容自信,从内心的不安到注重与听众的眼神交流,我与各位党员群众一起成长。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越来越从容地面对每一次宣讲,将党的思想和理论传播给更多的人。
第一次矛盾调解:从“学习”到“参与”的蜕变。基层是问题的发现地,也是矛盾的调解场。我记得,我第一次参与的矛盾调解,是一起土地纠纷。我们通过入户调查,掌握了矛盾的焦点和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由村委商议给出处理建议,最后召开小组会集中调解,有效地解决了村民个人和集体利益间的冲突。在这次调解中,我从村支书身上学习到了调查情况的询问高招,从第一书记身上学习到了调和诉求的团结艺术,从村民代表身上学习到了倾听民意的智慧策略。这次矛盾调解,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也给了参与矛盾调解的切入点。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基层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社会和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乡村环境。在之后处理一件件的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地界问题等实践中,我边学习边参与,练就“协调各方”的技能,蜕变成矛盾的“化解者”。
回望过去,村里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意义非凡。展望未来,我期待更多的“第一次”。愿自己保持认真,不断尝试,收获一个不负青春、不负乡野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