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教授作为新中国中国法律史学的奠基人、引领者,七秩春秋,以心血筑梦,继往圣之绝学,通古今之巨变,用学术研究建立起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现实的法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广大党员干部应致敬张晋藩教授,心怀家国、爱岗敬业、为民奉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致敬他“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情怀,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凝聚爱国力量。改革前,学术封疆,法学亦孤。中外法制史学者,隔海相望,两不相知。“为国家富强而读书”的张晋藩教授倾注十九年心血,编写世纪之作——《中国法制通史》,把中国法制史的中心牢固地建立在中国,让中国法律史学走向世界,其背后,是拳拳赤子心,炽热爱国情。广大党员干部应致敬他“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情怀,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凝聚爱国力量,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志存高远,将“小我”融入“大我”,以身许党、矢志报国,常补精神之“钙”,勤吸理论之“氧”,守初心明方向,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致敬他“主一无适便是敬”的工匠精神,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赓续敬业作风。尽管著述等身、载誉天下,但张晋藩教授始终恪守“不偷懒、不自满”治学原则。家中几平方米的小书房内,一摞摞“花脸”书稿摆满书桌。尽管不幸患上黄斑病变,视力大受影响,但他仍笔耕不辍,一边听着学生口述,一边举着12倍放大镜逐字雕琢书稿,展现了一位学者的滚烫爱岗敬业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应致敬他“主一无适便是敬”的工匠精神,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赓续敬业作风,牢记使命,以高标准要求自身,以严要求约束自己,秉持“不干好不罢休、要干就要干好”的行为准则,坚守“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工作作风,坚持练本领、勤于业,提升干事创业的“动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致敬他“甘为人梯映初心”的无私品格,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奉献永葆为民使命。95岁高龄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秉承先父“一旦行有余力,勿忘回家乡捐资助学”的遗训,慷慨解囊200万元,创立“蓟门法史书苑”,并表示将继续助力阅览室建设,让知识的殿堂在新时代的法学教育与研究中熠熠生辉,照亮后辈前行之路,其情其景,感人至深,令人敬仰。广大党员干部应致敬他“甘为人梯映初心”的无私品格,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奉献永葆为民使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做到“负责争于人先、谋利退居人后”,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劳苦出山林”的誓愿答好无私奉献的“加分题”,做矢志为民、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在取信于民中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