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秋分之后,一年一度的为脱贫户核算收入工作也陆续拉开帷幕。平时不算账,年底糊涂账。给脱贫户核算收入是驻村选调生的一门必修课,更是必须练好的一项基本功。到村任职一年多来,在和群众的“斤斤计较”中让我明白,核算收入不仅要算得精、算得准、算得实,关键还要让老百姓认可。今天,我来讲讲我在基层和群众“秋后算账”的二三事,以及领悟到的“一招三式”。
第一式:用心讲政策,算出群众“实惠账”。农村是落实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各项惠民政策是“群众账”的来源之一,但是由于许多群众对政策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搞不清楚各种惠民政策带来的经济收入,这就需要我们把各项政策讲好讲到位,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刚接触收入核算时,就因为对惠民政策吃不透、弄不通、讲不明,导致我在核算农户收入时“漏统漏算”“账实不符”,做了许多“无用功”。对于群众来说他们可不懂有几项收入支出,他们只知道样样都是“柴米油盐”,而我们只有真正成为“政策通”“宣传员”,把“三亩地”中的耕地补贴、粮食直补讲清,把“两头猪”“四只鸡”中的产业直补、产业分红讲透,把省外务工补贴、低保金、高龄补贴、养老保险金等的发放讲准,让群众做知晓政策的“明白人”,才能为群众算出“实惠账”。
第二式:用情深调研,算好群众“收入账”。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闭门造车”是为群众核算收入的大忌。群众收入类型多、情况不一、复杂繁琐,在实际核算收入的过程中,农户的收入与支出并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不能自认为对群众情况熟悉,便“闭门”在办公室随心所欲替群众乱算一气,敷衍应付了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户户见面”“一对一”调研是确保农户收入核算精准无误的关键,只有不断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和群众拉家常、谈心事、说难事,让群众卸下“心理包袱”,说清每一项收入、支出,准确掌握群众种植养殖、劳动力务工等情况,不断厘清群众收入支出的“来龙去脉”,认真分析一年收入中的“得”与“失”,算出投入成本,算准获得利润,让群众心知肚明,才能为群众真正算真账、算清账。
第三式:用力谋发展,算清群众“问题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群众年度收入核算并不是简单的“为算而算”“一算了之”,通过年度收入核算,个别农户不增反降、收入不达标等情况从不同方面映射出群众在就医、上学、就业、产业等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在我看来,年度收入核算工作的结束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结束,相反是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开始。在此阶段,要把握每一次进村入户核算收入的机会,珍惜收入核算数据“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制约群众增收的堵点、难点、痛点,依托产业优势、政策红利等,充分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分类制定帮扶“套餐”,确保每一项决策和措施都契合群众的期盼与利益,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我想才是“算账”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