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夏天,我于四川眉州江畔出生,承载着乡土的滋养与期许,茁壮成长。二十二载春秋轮回,命运巧妙地将我引领回这方魂牵梦萦的故土,以一名新入职选调生的身份,踏上回馈桑梓的征程。“一山有一山的错落,一村有一村的特色,一笔有一笔的落墨。”在家乡的土地上,我将以青春为墨,以实践为笺,落好这一笔,书写独属于家乡的田园诗篇。
筑梦田园,描摹“世外桃源”之景。以往看家乡,总是停留在春分的一场小雨,夏至的聒噪蝉鸣,秋分满山遍野的麦浪,冬至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而今作为一名选调生,当以务实的视角洞察家乡的发展,多维度关注民生实事。我们不仅要做政策的“传播者”,更要做人民幸福的“耕耘者”,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吸引企业和人才投资兴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今,在我的家乡,这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借助独特的文化、地理、产业优势,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打造“中国桔橙之乡”的金名片;推动农旅、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桃花源”:幸福岭上的古朴村落之中,赵桥的青石板上隽刻着数百年悠悠往事;大雅堂里的千古诗书,沉淀着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金峡深处飞瀑如帘,泉水绕石诉千年沧桑。这里,金黄的稻田与碧绿的果园交相辉映,青山翠岭碧水蓝天,处处都映射着家乡人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躬耕乡土,践行“知行合一”之道。知,了解政策、掌握知识;行,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干部之才,贵在兼修,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选调生干部,要做新时代的“凿井人”,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乡村建设,起于方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近年来家乡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家家户户参与其中,“抱团发展、整镇提升”;引进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彻底将理论知识“成果化”,将所学所知,化作涓涓细流,汇入家乡建设的洪流之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不仅要懂理论、知政策,更要能实践、会操作。当学孔夫子,既述《六经》以传道,又周游列国以践行,学习借鉴优秀政策经验,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加码”。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政策落地生根,解决群众民生根本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不忘初心,铸就“新”欣向荣之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新时代干部的初心所在,我们要守牢田间地头这一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的“前沿阵地”,学汉代名臣赵广汉,“耳听八方,心系万家”,倾听民众心声,因地制宜,让农民真正受益,打开“一疏奏可,万户生春”的新局面;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振兴、环境保护,打造“五美乡村”“精品示范点”,把家乡、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三苏故里,举贤兴眉,我们大力实施“头雁入丹”计划,举办东坡人才周活动,引进专业人才技术,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我将不忘来时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骄不躁,奋力前行,做守土尽责的“卫士”、改革创新的“干将”、真抓实干的“能手”,抓好这一笔,写好这首诗,揭开新序章。
选调生干部需铭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此为理论之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此乃政策之要。需身体力行,脚踏实地,以实践检验真理。入职之初,谨以此篇共勉,今后我们将如何用墨,如何落笔,让青春之花,在家乡的沃土上绚丽绽放,共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需待时间和人民的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