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党组织要想打造内容饱满、形式新颖的“党课”,就要深耕“内容厚度”、创新“形式效度”、共鸣“应用热度”,聚焦“群众是否喜闻乐见”这一问题,为党课教育“调频”,助力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灵活多样的新时代党课“出圈”。
“微视角”备“民间话本”,用“热搜事”提升“代入感”,内容深耕“拓广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课教育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要从“备课环节”下功夫。党的创新理论“深邃博奥”,要想让“天籁之音”飞入“寻常百家梦”,基层组织要精配党课教育“师资”,研发“示范课程”,采用“受众视角”找准“切入口”,提升“代入感”,将“群众热议”的“热搜事”、“百姓喜爱”的“小故事”纳入党课教育体系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广大基层干部深入浅出讲解理论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让他们能够从党的求索印记、光辉历程和英雄故事中找到理论学习与自身工作的“嵌入点”,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中找准人民群众的“需求点”,真正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于学习与实践的广阔天地中。
“展才艺”奏“地方戏曲”,用“烟火气”强化“沉浸感”,形式创新“增效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想党课教育从“声声入耳”到“字字入心”,让广大基层干部“沉浸其中”,基层党组织要本着“需什么,供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多才艺”奏“地方戏曲”的过程中让党课教育印染“烟火气”,为基层干部上好“滴灌新课”。要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在线下,要筑牢“传统党课”阵地,选配老党员、先进模范组成“党课文艺演出团队”,让他们用“地方戏曲”的形式讲亲身经历的故事,助力基层干部产生“沉浸其中”的“情感共鸣”;在线上,借智“新媒体”“新平台”,利用“共产党员网”夯实理论,利用“直播平台”交流思想,利用“微信公众号”展示成果,通过“线上微课”“短视频讲解”等方式帮助广大基层干部实现“定时学习”与“随时学习”花开并蒂,用既富有教育性又充满趣味性的党课教育灌溉基层干部的“求知心田”,助力其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工作中将所学理论“学以致用”,在崭新的征程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好地践行使命担当。
“切民生”讲“百姓故事”,用“铁脚板”增强“感染力”,应用实践“升温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堂优质的党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要想助力广大基层干部在“学”与“做”之间划好“连接线”,基层党组织就要在“导师视角”与“学员视角”的双向切换中,带领广大基层干部将党课教育的“书桌”搬到“田间地头”,用一步一印的“深脚力”亲身感知“百姓故事”,引导他们在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真心诚意的奉献服务中,通过一幕幕感人的辛勤劳作场景、一组组生动的调研数据,切实扛起“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在矢志奉献的远征中,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奔赴乡村振兴的“基层考场”,将自己的“辛苦指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双手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