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员提升党性修养、扩大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想要讲好一门党课,就要用好“辩证法”,以“小讨论”激发“大思考”,以“小故事”启迪“大智慧”,以“小课堂”拓展“大舞台”,让党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以“小讨论”激发“大思考”,少一些生硬说教,多一些“交流探讨”,让党课形式“聚人气”。党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引导党员深入思考、提高认识。传统党课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比较单调,多是采取“填鸭式”和“满堂灌”,党员都是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缺乏党员自身的思考与理解,学习效果欠佳。要避免照本宣科的说教,党课应成为党员们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舞台。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前沿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之中,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沉浸感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可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互动式教学,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党课讨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让党员的思维活跃起来,思维上的活跃能激发深度思考,更能让所学的知识入心入脑。
以“小故事”启迪“大智慧”,少一些空话套话,多一些“土言土语”,让党课语言“接地气”。上党课,不仅要有高大上的理论,更要有接地气的语言。传统的党课往往理论性强、语言较为正式,容易让党员产生距离感,要让党员愿意听、听得懂,党课必须接地气。广大党员干部大都从事基层工作,要善于用基层语言、基层方法,用好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案例,可以通过讲小故事的方式,让听众在情感共鸣中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感受到党的理论政策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要多讲接地气的话,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党的理论政策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党课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生活气息,让党员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党的教育,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使党课成为党员骨干的“精神大餐”。
以“小课堂”拓展“大舞台”,少一些高谈虚论,多一些“言之有物”,让党课内容“冒热气”。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党课教育成果的运用,不仅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观其行察其效”。因此,要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引导,让党员在“做中学、学中做”。可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感悟党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要建立反馈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估方式,及时收集学员在实践中的反馈与成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良性循环,确保党课教育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学员成长需求紧密相连。确保教育成果真正转化为党员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努力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