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2023年11月,我怀揣着满腔的热忱和对基层的向往,来到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雁西村,开启了我的选调生活。从城市繁华到乡土田野,满身“书生气”化作几分“泥土香”,回首近一年的驻村时光,既有初到时融不进、干不好的焦虑,也有收获理解和信任时的温情。值此寒露来临、万物收藏之际,心有所感,且诉笔端,愿与诸君共勉之。
雍雍雁鸣,于走村入户中发新声展新颜。初来乍到,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第一步的选择至关重要,驻村工作如同一场大考,村里的产业、文化、党建等工作就是考点,要想答好这份考卷,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作为村里的“新人”,一开始在村民眼中我总是做着“幕后工作”,一会儿在养殖基地、特色民宿跟着老驻村后面举着手机“拍来拍去”,一会儿在党员大会上坐在村书记旁边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又一会儿在河道沿岸随着网格大姐派发防溢水传单“时走时停”……慢慢地,村民也知道了我的存在,我也开始了进一步的调研。“大叔,你这种的是什么”“老板,你家民宿住一晚多少钱”“奶奶,村里建了个养老服务中心您知不知道”……一声声问询,一步步深入,从村民略带“嫌弃”的目光到后来走在路上热情的闲聊,我的民情日记写下了群众生活中的忧愁与愿景,记下了这个村产业文化中的纹理与脉络。当“民生百态”落满书页,我想,小林同志该是村民的“知心人”了。
展翅迎空,于服务群众中显担当见本色。“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对于选调生来说,老百姓的琐事、难事既是我们的急事、要事,也是打磨自身本领、锤炼个人能力的机遇和挑战。驻村以来,我在服务群众的民生大小事中汲取到了基层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在处理村民反映的“公共厕所水管爆裂”“通村道路存在落石”等日常事务中懂得了将管道接续、落石清空的“治已病”工作是必要的,但查检阀门、铺设防护网做好“防未病”工作更是关键;在举办“送戏下乡”“村镇篮球赛”等文化活动中深刻领会到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它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在协助开展“低收入农户救助”“孤寡老人关爱”等社会保障工作时,更加明白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这些经历,让曾在“象牙塔”里终日与书相伴的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在泥土中摸爬滚打、如何将百姓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当“求是”到“求实”的目光流转,我想,小林同志该是村民的“贴心人”了。
筑巢而居,于植根乡野中守初心葆情怀。“所有向上生长的盛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向下扎根。”驻村的生活没有电影里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平平淡淡,如同四季更迭,每一季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与使命。春天,随着农指员投入农机检修、良种发放、农资供应等备耕工作,孕育一年好景;夏天,组织志愿团队开展古民居、工厂用房等消防隐患场所排查,织密安全防火墙;秋天,紧跟村民脚步参与抢收抢种的繁忙,感受劳动艰辛;冬天,同村两委巡逻,在村头巷尾查看路灯、道路,保障村庄秩序。大大小小的事,琐碎却简单,每一件都关乎村民的福祉。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深刻明白了选调生驻村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国情、民情,更是为了培养一颗始终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在这个过程中,要警惕产生随遇而安的懈怠,坚持以奋斗之姿迎接新的挑战,在服务人民中成长,于静默守望中成熟。当“扎根”成为一种习惯,我想,小林同志该是村民的“暖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