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面深化改革春风吹拂,希望田野迎来“沛雨甘霖”。新时代新机遇呼唤“新农人”,基层党组织要“时不我待”,让更多“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远大征程上绽放“新荣光”。
“旧瓶”装“新酒”,“守耕乡亲”解锁“新技能”,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提升“万亩收益”。“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巨轮”踏浪前行,“人才”是推动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强大引擎”。基层党组织要善作“掌舵手”,扎根乡土,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打开本土人才“宝藏库”,将深谙自然天时、熟知种养技能、眷恋乡情文化的“新农人”挖掘出来,引“农村夜校”“农技直播”等课程“春池水”浇灌新农人“求知心田”,让这些“守耕乡土”的“新农人”能够不断掌握“现代农业理论”、熟知“现代农产品市场”、深谙“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真正实现从“会”种田中到“慧”种田的发展之变,引导他们在“知识系统升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提升”“农产品运营能力增强”的过程中真正成长为有理念、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助力“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农业数字化”等现代农业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土地增效、农民转型、农业升级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景象。
“旧巢”酿“新蜜”,“乡土工匠”干起“新农活”,从“致”富路到“智”富路绽放“满园春色”。“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溯源农耕文明,从缝制衣服的“原始骨针”,到“锹锄镐耙”的“传统农具”,再到“指尖操控”的机械“新农具”,农业发展已经同频现代科技发展的快节奏,用“新农具”干“新农活”已经成为“新农人”的“必备技能”,更是乡村产业深入发展的“大师作曲”。基层党组织要从“供给侧”发力,依托本地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崭新市场的运营需求,聚焦“新农具”的应用路径,让“手机”成为“新农机”、“鼠标”成为“新农具”,为“新农人”搭建现代农技交流与应用、农业产业网络推广运营等平台,助力“新农人”沿着现代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在农产品增收增产、农产品研发与设计、农产品品牌推广等方面“建立新功”,用“新农具”连通新型“产业链条”,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乡村农文旅融合等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激活乡村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旧盏”品“新香”,“归巢乡贤”驱动“新巨轮”,从“流”出量到“留”存量开启“职业征程”。“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要想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加速奔跑”,既要“向内挖”守土新农人,又要“向回引”离乡新农人,既要让守耕乡土的“田博士”“土专家”脱颖而出,又要让毕业大学生和外出乡贤等“离雁”归巢。基层党组织要聚焦“内”与“外”下苦功,着眼“留”字强服务,通过全力抓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让“新农人”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不断完善“晋升体系”和“评价体系”,纾解“新农人”关心最多、反映最强的户籍、入学、医疗、就业等问题,让他们更有“归属感”;通过建立“群众评审机制”,聚焦农业技术、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电商营销等领域策划“劳模评选”“优秀青年”等荣誉评选活动,让“新农人”更有荣誉感,真正变“流”出量为“留”存量,携手“新农人”登上“职业舞台”,筑就留得住、不愿走的“安乐巢”,让他们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