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多在“磨刀石”上“磨定力”。有担当、敢负责,是党员干部干事应有的本色和作风。面对改革进程中的“硬骨头”,如果因为怯弱而退步,障碍就难以跨越,困难就难以克服。反之,如果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不屈的信念,发扬敢于冲、奋力闯的优良作风,就能攻克难关、克难制胜。心态决定成败,作风决定风貌。党员干部要在改革实践中锤炼硬作风、真本领,要有敢扛事、不怕难的劲头,在面对工作任务时不挑拣、不推搡,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抱怨、沉得住气,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反复摔打、不断磨砺,以大的魄力、大的担当扛起“千钧担”,在“磨刀石”上磨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在线状态”,在挑战面前“冲得出去”,在学习的过程中“沉得下心”,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提升自身的能力本领。
多在“创新桩”上“练功夫”。善于创新不仅是工作要求,也是党员推动改革应具备的能力。就像种子的破土而出、拔节向上,看起来是力量的短时爆发,实则经过了长时间的蓄积,创新也是如此,灵感的“花火”虽然在瞬间闪现,但功夫却下在平时。党员干部要多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及时补足知识的“断点”、打破认知的“局限”、打开视野的“广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境界,这样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才能善于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让这些奇思妙想成为解决问题的“阶梯”。创新并非是一个人冥思苦想,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好的方法不会越拍越多。要主动走出去,多到先进地区去看一看,多到基层去想一想,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到基层去看看群众怎么做、听听群众怎么说,通过转化,让这些所见所得成为创新动能。
多在“为民树”上“结新果”。改革是人民的事业。党员干部要双脚常入乡间路、双耳常听人民声,只有常到基层去,常走到人民群众中,才能对基层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需和盼有更全面的掌握,这些都是把为民事做好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念好“勤”字诀,让双脚“跑起来”,让群众少等待、少跑腿,以“我来跑”让群众“少操心”,以“我来办”让群众烦扰消散。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保持“满格状态”。党员干部要扛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上好“责任弦”、迈好“坚定步”,朝着人民群众的向往不懈奋斗,为群众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拼搏,让人民群众心窝暖、笑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