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颁授仪式现场,93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被搀着从轮椅站起来发言,这一幕令人动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帮助我们点亮“爱国灯塔”;需要这样一种力量,带领我们高燃“梦想火炬”;需要这样一种感动,引导我们赓续“奉献精神”。广大基层干部要“见贤思齐”,在崭新的乡村振兴远征中“忠诚求索”“实干笃行”“执着奉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标准的军礼”唤起“历史记忆”,“丹心向阳”厚植“精忠报国”之志,“矢志不渝”让“求索星辉”闪耀“基层沃土”。在颁授仪式上,黄宗德发言完毕,面向观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举动将我们带入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记忆”。“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将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黄宗德的内心写照,也是他一生践行的诺言。在一次渡江战役中,黄宗德所乘坐的小木船被打坏,落水的他没有想过放弃:“我绝不能牺牲在这儿,我们要解放全中国。”正是刻入血脉基因的“忠诚之志”让他历经“沧桑洗礼”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他的这一个“标准的军礼”,不仅是向勋章致敬,也是在向党和人民致敬。“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广大基层干部要以“勤学之姿”砥砺“忠诚之志”,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定力抵挡各种形式的诱惑,在广袤基层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中央及地方层面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针等理论内容的“落地方案”,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助力“许党报国”之志在希望田野“开花结果”。
“胸前的勋章”留帧“红色故事”,“笃行不怠”砥砺“拼搏进取”之心,“风雨兼程”让“实干星辉”闪耀“基层沃土”。“红色基因代代传”,作为一名老兵,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即便忍受病痛,也要“执着坚守”,让“璀璨人生”在不同时代创造不一样的“功勋”。从17岁入伍,他就以“冲锋在前,绝不退缩”的笃行之姿,在“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多个战役中屡立战功,在赴朝作战期间,恶劣的环境使他患上纠缠终身的皮肤病、风湿病,体内至今留着三块弹片无法取出。“躯体病痛”不能磨灭“笃行之志”,无论在任何时期,他永远坚守党和人民需要的领域,“时刻准备”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奔跑于乡村振兴的崭新赛道,广大基层干部要聆听“功勋故事”,守住“实干奋进”的“红色家底”,聚焦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直面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基层治理中的重要问题、群众关心的堵点问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在“滚石上山”“开路架桥”中过一道道沟坎、攻克一个个难关,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永恒的思念”擦亮“血色丰碑”,“我将无我”镌刻“肝胆相照”之义,“执着奉献”让“服务星辉”闪耀“基层沃土”。“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老一辈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有“共克时艰”的“战友情”。在荣誉面前,黄宗德却哽咽了,他想起了曾经“共担风雨”的战友。“我是幸存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勋章应该给他们戴上!”这句话传递出黄宗德对战友“永恒的思念”。“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黄宗德与他的战友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奉献人民。乡村振兴是一场“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艰辛远征”,也是一场“满载群众赞美与期待”的“幸福远征”,广大基层干部要将人民群众的“碎碎念”在心中“置顶”,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于“田间地头”“广袤田园”,以“民忧我解”“民困我纾”的坚定决心,同频“为群众办实事”的“时代号角”,在“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重点民生领域问题,切实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真心”换“信心”、用“细心”践“初心”,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助推乡村振兴朝着群众满意的方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