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征程上,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执“笔”蘸“墨”,绘就全面深化改革“新图鉴”。
握紧人民期盼的“毫笔”,为全面深改画卷“起笔筋骨”。“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兼毫笔混合了多种细毛,兼有不同毛质的特性,软硬适中,使得绘画风格更多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入,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各地必须继续把改革向前推进,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期盼,倾听群众内心对深化改革问题的真实想法和现实诉求,深入基层,直面群众痛点和改革难点,着力就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更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功,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饱蘸人民智慧的“彩墨”,为全面深改画卷“运笔绘形”。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开放的主体是人民。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从“枫桥经验”中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千万工程”壮美画卷背后的深度调研,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都是人民创造的生动写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地要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汲取人民智慧力量、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入画人民所享的“意境”,为全面深改画卷“笔添神韵”。“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从“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三北工程”改善了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到“引洮工程”缓解了甘肃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各地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利民导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的获得感检验改革的含金量,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改革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定将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