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重聆“讲话精华”打造“文化盛景”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选调生 王怡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文艺创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盛景”。

秉持“文以载道,情系苍生”的创作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笔耕不辍,心系万民”的执着追求,在“深察民情”中勾勒“文化经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近年来,一部部领悟人民心声、体悟人民冷暖的精品力作,书写着时代的礼赞。《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电视剧咏叹时代沧桑、描绘发展画卷;《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全景呈现崛起,记录复兴征程;《中国北斗》《守望黄河口》等广播剧刻画发展轨迹、讲述治理佳话。作为新时代文艺创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放飞想象的翅膀”的同时“脚踩坚实的大地”。自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保持“中西合璧,文化共舞”的创作态度,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新知融汇,革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在“群智汇聚”中铸就“文化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博采众长,方能成就文艺之辉煌。近年来,一系列融合中西艺术、展现时代风貌的文艺精品,歌颂着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交响乐《尼山雅乐》,融合中国乐韵与西方交响;昆曲版《我,哈姆雷特》,融汇昆曲唱白与莎翁经典,演绎东西方文化的精彩对话;器乐剧《帆影弦歌千万重》,汇通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现中西文化的璀璨交融。‌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作为新时代文艺创作者,要拓宽视野、兼容并蓄,倾听世界声音,感受多元情感,在“汲取世界智慧”的同时“坚守本土情怀”。主动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桥头堡、排头兵、领航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作出更多“出圈”“破圈”的文艺作品。

坚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理念,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孜孜以求,在“精益求精”中打造“文化盛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匠心独运,方显文艺之精髓。近年来,一批批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展现高超艺术水准的佳作频现,颂扬着匠人精神与时代风貌。《清明上河图》数字复原、《国家宝藏》等节目,精妙再现历史风华,传承文化精髓;《我在故宫修文物》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与匠心独运;《简牍探中华》“沉浸式解读”了中华文化的“风骨”。“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作为新时代文艺创作者,要秉持匠心、追求极致,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主动成为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韵味、有灵魂”的文艺精品。

发布人:大螺丝 发布时间:2024-10-17 11:33 收藏 阅读人次:2837

初审:吴晓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