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史车轮滚滚前行,广袤乡村日新月异,奔跑于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基层党组织要肩负职责,执笔勾勒“选育用”工笔画,让“新农人”拿起“新农具”解锁“新身份”,成为乡村振兴磅礴发展的“动力引擎”。
聚焦“向内挖”与“向回引”精准“选”,让“新农人”学会“新技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适配”两头抓。“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可堪当重任的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加速奔跑”的“动力引擎”。基层党组织要聚焦“本土企业所需”“乡村发展所用”“人民群众所想”,立足产业发展“大格局”,找准人才适配“小切口”,严把选人政治关、品行关、本领关,选拔具备一技之长的养殖能手、致富能人、高校毕业生等乡土人才,通过利好政策引导他们抓住时代机遇,通过技能培训助力他们“脱胎换骨”,让技术水平高、传统手工艺好、掌握新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通过树立典型、学习模范确保其实现“蜕变”,加快先进科学技术和产业管理理念“本土化”进程,形成土地增产、农民转型、农业升级的新型农业格局。
聚焦“教理论”与“授技能”靶向“育”,让“新农人”拿起“新农具”,“师资整合”与“平台建设”两头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时代飞速发展,广袤乡村也按下“快进键”,与时代“同频”。要想让脱颖而出的“新农人”实现“理论提升”与“技术落地”双线并行发展,基层党组织要聚焦“农业理论匮乏”“农业常识欠缺”“农技落地艰难”等问题,整合党校导师、种粮养殖能手、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达人等师资力量,统筹用好党校、农技推广站、职业技能院校等培训资源,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科技服务等相结合方式,制定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培训计划,构建“传帮带”的“小场景”,不断淬炼“新农人”技术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还要以“能力素养专业化、岗位管理专职化”为培育方向,联动相关部门、高校,借助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为“新农人”提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助力“新农人”拿起“数据分析”“科技作业”“电商运营”等现代化“新农具”,让他们逐渐成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聚焦“留得住”与“愿意回”诚心“用”,让“新农人”解锁“新身份”,“松绑减负”与“评价激励”两头抓。“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让新农人“一凤安栖”引动“百鸟来朝”,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基层党组织要拿出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和用才的“良方”,聚焦乡村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禀赋、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岗位,为“新农人”解锁“新身份”,激发“新作为”;还要不断破除人才任用的发展障碍,积极为人才松绑,以“人才+项目+基地”的模式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要抓住环境聚引、成长培养、生活保障等关注重点,定期开展乡村人才需求大走访、大摸排,优化跑办、代办服务事项等举措,不断完善乡村工匠职称评审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公共人才服务体系,让“新农人”政治上有荣誉、组织上有归属,真正激发出乡土人才赋能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带领他们与人民群众一起不断探索“共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