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把干部选好用好,首先要把干部考准识准,切实绘好干部“画像”。组织部门只有平时多到干部身边,深入了解干部,把准对象差异,摸清干部实底,才能绘好干部“画像”,从而提升干部选任的质量。
对干部了解要“到底”,在“拓宽视角”中提升干部画像“实度”。考察识别干部是一个多维度、长过程任务,越是深入干部日常,越是走近干部身边,越是能全面了解干部的真实表现。要将考察视角拓宽到干部平时工作生活的各方面,才能看到干部在大事、要事中的综合表现,在小事、小节上的党性品质,从而绘出最实干部“画像”。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平时考察机制,日常用好无任用考察、蹲点式考察等方式,在拓宽考察视角中近距离识别干部,坚持“询事考言,循名责实”,既看干部纸面上的成绩,也要多到一线与干部交心谈话,用脚步丈量工作成效,以干成之事评干事之人,把“听其言”和“观其行”衔接起来,把看最终“数据”和看过程“实事”贯通起来,着力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落实重点任务等日常工作中,分析掌握干部的能力,弄实弄明干部的特长。将识别“探照灯”聚焦干部“八小时之外”,延伸考察触角,多听干部身边人、知情人的评价意见,吃透干部的政治立场、行为操守、生活作风、家德家风等方面表现,通过正面了解与侧面掌握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将干部德能勤绩廉真实情况描绘在“画像”上。
对干部差异要“明底”,在“区分赛道”中提升干部画像“真度”。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每一名干部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对干部差异“明底”,因地制宜“落笔”,才能绘出独一无二的真实干部“画像”。考察干部要注重“区分赛道”比长短,谨防“一把尺子量到底”,结合被考察对象层级类别、岗位实际,做到按“岗”细化标准、按“责”落定指标,并充分体现干部“关键时刻”的优异表现、“有始有终”的坚守耕耘,聚焦“他管的”“管他的”人与事,锚定“政治素质”这个“基准线”,用好“群众口碑”这个“度量衡”,进行差异化考察,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将规定的“共性”描细、鲜明的“个性”找全,使所绘干部“画像”避免出现“粗看谁都像,细看不像谁”的现象,达到“如见其人”之效,既让同量级优秀“选手”在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也让干部在各自“赛道”上明晰上进方向、积极作为。
对干部信息要“问底”,在“协同作战”中提升干部画像“精度”。把干部“画像”绘得更精细,不仅要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和能力表现,还要知晓干部廉洁自律、思想品德等方面情况,这就需要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相关部门协同使劲,把考察网络织密、织细,方能将干部的最隐秘、最原始的情况摸透。要改变“单打独斗”式传统考察思维,构建“大考察”体系,与纪委监委、信访、审计、公安、网信等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问题反馈机制,平时注重收集掌握干部遵纪守法、日常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广泛调阅干部档案、年度考核、个人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巡视巡察反馈等材料,在直观比对中锁定干部最原始的表现信息,在相互印证中量出干部最本质的思想刻度,一人一档、一事一更,做到随用随调。建立日常“识人直通车”机制,发挥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居住地党组织距离近、知内情等作用,科学设计问话模版,有针对性地向“一把手”直接“搭话”、直问“隐晦”,过程中把牢“为何用”的价值指向,进一步弄清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