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执笔蘸墨,勇当乡村振兴的“领航者”,勾勒产业升级的“核心脉络”,搭建人民幸福的“坚实架构” ,以实际行动引领乡村发展,激发乡村内在活力,让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勃勃生机,精心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
执“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之笔,饱蘸“砥砺前行、矢志不渝”的“底色”之墨,在“绿水青山带笑颜”中勾勒“振兴画卷”。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与担当。这使命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在不懈奋斗中破土而出,精神在拼搏中茁壮成长。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激励着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留下坚实的足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乡村、情系农民,深入学习党的农村政策,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到心中有责、眼里有光、脚下有力,将对乡村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党的引领下逐步变为现实,绘就一幅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实践”之笔,饱蘸“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本色”之墨,在“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勾勒“产业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从昔日的贫困山区到如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从传统的农业耕作到现代化的智慧农业,乡村产业的每一次升级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党员干部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去攻克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重难关,以“绣花功夫”推动产业落地生根,努力将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乡村振兴的“愿景图”一步步变为“实景图”。
执“心系群众、情暖民心”的“服务”之笔,饱蘸“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的“成色”之墨,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勾勒“民生画卷”。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每一步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党员干部应铭记“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自觉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在嘘寒问暖中了解民情,在排忧解难中汇聚民力,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工作的“着力点”,以“服务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乡村振兴的“流光溢彩”照亮每一个乡村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