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考察,了解六尺巷的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如何巧妙化解矛盾纠纷是党员干部的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六尺巷”精神,汲取基层治理智慧,以“谦和礼让、多元共治、德法兼容”之光点亮无限好“枫”景。
循“谦和礼让”之光,赋能基层治理活力,点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枫”景。从曾子避席、孔融让梨到公车让座、车让行人,谦和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温润气度。“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后人在感慨大学士张英举重若轻的谦让气度时,其实也不能忘记窄巷之争变宽巷美谈是矛盾双方各让一步的结果,才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适用于调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向善向上的内容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使“以让为先”“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成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宝。要积极倾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善借“六尺巷”引导矛盾双方有容人之量、容事之度,让谦让文化成为矛盾拉扯中的“润滑剂”,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循“多元共治”之光,筑牢基层治理防线,点亮“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发展“枫”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矛盾纠纷本质上是利益冲突的结果,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化解矛盾纠纷需要内外力共同作用。六尺巷的闪光点在于充分调动群众的自治主动性,挖掘和引导群众的内在力量解决问题,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现代基层治理从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而是社会群体的“协奏曲”。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挖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通过“村民说事会”“板凳会”“村民夜话”等方式把“要我管”“要我干”变成“我要管”“我要干”,不断强化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凝聚网格员、“五老”人员、驻村工作队、社区志愿者等基层一线力量,把乡贤、致富能手等纳入调解组织中,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和事佬”,让基层治理切实有力。
循“德法兼容”之光,提升基层治理实效,点亮“礼法兼施、情理兼容”的文明“枫”景。六尺巷的故事是德治的优秀样本,它在法治之外提供了使用道德法来化解矛盾的新思路,在法治的边界和框架内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如今,以谦和礼让、和为贵为核心的“六尺巷”精神已经逐渐融入安庆乃至安徽各地的基层治理中,与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广大党员干部要德治、法治“两手抓”,既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做好法治宣传,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基层依法治理中的作用,让基层治理更加规范有序,也要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突出调解优先原则和柔性治理理念,通过乡贤示范、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培育良好的社会新风,让每个人心中的“六尺巷”共同编织出文明和谐的幸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