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驻村路上用青春践行我与基层的三个“约定”

广东省汕尾市自然资源局选调生、 海丰县坡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金康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青春不以山海远,志愿基层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提到“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上了这个高中和大学,对老百姓才会有很深的感情。”这个夏天,我与广东省海丰县坡平村“向阳而遇”,秋风起时,驻村刚满月的“小白”带着入户联心的相识与感情,参与到坡平的秋收与喜悦中。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在走进坡平、走近群众的驻村路上,我将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践行着我与基层不变的“约定”。

融入基层不寻捷径,站群众立场,笃定“建功何须桑梓地”的真心之约。刚到村子时,作为异乡人,听不懂当地方言、手头工作错综复杂、思乡情绪如影随形,一时之间让我手忙脚乱、屡屡受挫。面对“一问三不知”的窘迫和群众“五花八门”的诉求,不禁产生“自己能否胜任这份驻村工作”的疑惑,但“千磨万击还坚劲,愈是艰险愈向前”。我购入《海丰方言》、向村干部“取经”、积累“拉家常”素材……无论是医保缴费、养老认证、购买柴汽油证明等服务,还是入户走访时几句蹩脚的“学佬话”,都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发出“掷地有声”的回响。这让我意识到,作为驻村选调“新生”,要主动向下扎根,牢记“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自觉跳出城市“舒适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人民。杜绝“走捷径”“抄近道”的侥幸心理,下足“绣花”慢功夫,实实在在将“一点一滴”的足迹刻在驻村实践的路上。

提高本领不惧挑战,拜群众为师,笃定“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求知之约。“大伯,虾塘里除了对虾还养了啥?”“养虾的时候最需要关注什么?”“一年下来,稳定的收入能有多少呢?”“这四片虾塘只是您一个人分管吗?”与村里养殖能手的交流不断丰富着我的认知:“要想提高水产品产量,首先就要选好幼苗,不要怕价格贵,一定要首选最优良的品种……”大伯耐心地帮我举例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我坚信,作为一名选调生,就要始终保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热忱,虚心向群众请教,主动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设施大棚“找答案”,充分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坚持在“话桑麻”“面场圃”中深入了解民众所盼所难,扎实践行“干中学、学中干”理念,唯有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实干担当不忘本色,解群众所忧,笃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悔之约。“小金,跟我去稻田里看看水稻倒伏情况。”“小金,这个移动数字平台的选项操作咋弄呀?”“小金,鱼塭款项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基层工作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尽管从基层“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道阻且长,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驻村选调的路上,必须珍惜基层“大熔炉”淬火历练、百炼成钢的机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耐心写下一份份群众“急难愁盼”的任务清单。凭借青春热血和青春担当,勤张嘴、迈开腿、俯下身,深入基层一线多听群众“心里话”、多解群众“老疙瘩”、多治群众“疼痛痒”,将坡平红色基因融入到为民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绘就驻村路上老百姓的幸福“好光景”。

发布人:金金金金 发布时间:2024-10-29 16:03 收藏 阅读人次:944

初审:亦星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