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岁月如歌。2022年底我第一次踏入佤山雪林,开始了驻村更是“助村”的生活,近两年的基层经历让我从开始“懵懵懂懂”的稚嫩“大学生”变成对村里事“如数家珍”的佤山“百事通”。眼里有着群众事、脚底沾满泥土香的我,驻村中常怀“三心”,在“不知足”“知不足”“知足”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的佤山驻村答卷。
常怀学习之心,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勤奋劲,在“不知足”中坚定为民服务信念。我所在的云南省澜沧县雪林乡雪林村地处边疆,与缅甸佤邦地区接壤,主要民族佤族占总村人口的97%,佤语是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作为一个“外来人”,学习毫无疑问是我驻村的一个重要环节。驻村开始我就跟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甘当基层“小学生”,努力学习群众生活中的好传统、好经验、好方法,整理出了属于自己的“村情日记”,记住了群众反馈的“问题清单”,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从群众中学习到的“金点子”反哺于民、造福于民,灵活采用恰当的群众语言和合适的工作方式去推动基层工作落实,积极主动办好了群众的各类急事、杂事、难事。从集中大排查的“手忙脚乱”到解决村民各种事的“得心应手”,从与群众尴尬的面面相觑到手拉手唠家常,从“不识五谷”的“读书人”到下地种粮食的“新农人”,我贴近了“民心”,也找到了自己的为民“本心”。
常怀实干之心,树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观,在“知不足”中提升干事创新能力。基层工作复杂多变,贵在创新,重在实干。普洱本地的小黄牛一直是村民养殖的首选,但是随着西门塔尔牛种的出现,急需我们转变当前的观念和技术,于是我与村干部一同到澜沧县内西门塔尔肉牛的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近距离学习了大量与传统养殖不同的标准化养殖知识,探索出“村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模式,在雪林村哈呼组建成肉牛养殖示范建设项目基地,村干部带头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引入西门塔尔牛,目前,哈呼养殖场共有母牛12头,新生小牛11头。从入户宣传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到村干部带头引进品质好、产量高的新农产品,再到对如何盘活村集体经济的不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断尝试用新眼光研究新情况、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昂扬向上的斗志打开了自己驻村工作的新局面。
常怀敬畏之心,永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气,在“知足”中守住做人做事底线。年轻干部思维活跃,但由于缺乏定力、缺少经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容易“被迷眼”,只有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驻村的权力虽小,但是对党和人民的敬畏之心不能少,自我驻村以来,就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了纪律“高压线”不可碰、制度“红线”不可踩、法律“底线”不可越的意识,从而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政治定力、扛起政治担当,坚决扣好了自己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会切实做到不因权势所屈、不被利益所诱、不为人情所动,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