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处基层治理一线,身体力行地服务好辖区居民的点点滴滴,在入户走访中纾解群众急难愁盼,在结对关爱中服务“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他们就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他们在用心、真心成就一个个群众的“小美满”里诠释“民生为上”的时代温度。
小小助听器打开“动听”大世界。
“听到了、听到了,比没戴的时候清楚多啦!”甘肃省渭源县上湾镇尖山村赵家庄社的赵录才老人用略带激动的声音连连应答着,布满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幸福和感激的微笑。今年只有62岁的赵录才老人,38年如一日从事气象站炮台服务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出现了听力失聪的情况,给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尖山村帮扶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老人坚守岗位的默默奉献所感动,也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老人再次听到这个世界动听的声音。经与县残联衔接,了解到他符合免费申办助听器条件,于是就有了开头镇村工作人员为老人送“声”上门的一幕。工作队员帮助老人安装助听器并详细讲解使用、保养办法,为他重新打开了“动听”的大世界。像赵录才老人一样,近年来有82名残疾人在结对关爱行动的促成下收到了送上门的免费助听器、轮椅、坐便椅等辅具,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困难人员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打开了美好世界的另一扇窗。
薄薄“头像照”定格浓厚“桑榆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上湾镇杨家寺村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村里的留守老人较多,年轻人多出去务工创业,老人们便趁自己身体还硬朗,一边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在院落里忙前忙后,替年轻人守着老家,一边也在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就算家庭情况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能好好拍一张自己的头像照留个心安与念想。帮扶队就此事和村党支部详细进行了商议筹划,仔细摸排出了村里70岁以上的防返贫监测户、已脱贫户和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群中的老年人75名,并积极筹措资金4000多元,由专人上门为老人们一一拍照留念。为防止一般打印的照片易褪色,帮扶队员还专门联系专业洗印店印制照片,搭配上精美的木质相框,再一一上门送到老人们手里,将老人们幸福的笑脸永远定格在了温暖的瞬间,也帮他们留住晚年的宁静与美好。杨家寺村今年79岁的老党员席应霞说起这件事开心不已,她和老伴儿都收到了村里认真制作的“大头照”,一起摆在堂屋里的柜子上,连包装相框的塑料袋都没舍得拆封,生怕落上了一丝的尘埃。除了关心关爱留守老人,村党支部和帮扶工作队员还想方设法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们“送”学上门,为他们送上学习用品,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沟通心灵,在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中沉淀了浓浓的真情。
张张“结对卡”架起干群“连心桥”
在上湾镇樊家屲村72岁老人车兰芳家里的堂屋墙上,贴着一张红色的小卡片,上面清楚地写着与其结对关爱的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正是经常来家里看望她的驻村工作队员闵志远。车兰芳老人家里只有她和五十多岁的儿子两口人。得知老人因病需住院治疗,结对帮扶干部积极联系县二院的大夫,帮办住院手续,还在帮扶队长的带领下到医院和家里探望、照护老人,为其治疗康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樊家屲村工作队成员和镇村干部多次到特殊困难户家中进行慰问走访探视,关心陪伴,了解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养老保险等政策是否及时收到,医疗健康保障是否服务到位,还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户内环境卫生,宣传用电、用火、用煤安全常识和反电诈预防常识,协调解决问题,还贴心地为其一氧化碳报警器更新了电池。车兰芳老人只是上湾镇“结对关爱·爱心渭源”行动的缩影。全镇干部和驻村帮扶队成员们包干到户,和全镇特困供养户、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结对子”“认亲戚”,互留联系方式,经常走访联络,耐心细致答疑解惑、宣讲政策、帮办实事、贴心交流,协调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渭民解忧”小程序“一键诉求”“一键报急”等功能,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毫米”,架起了干群合力共赴和美的“连心桥”。
言行不忘公仆志,举止常思爱民心。作为驻村帮扶的党员干部,只有关注好人民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服务好他们“衣食住行”的需求、解决好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在一件件连着民心的小事里成就每家每户可感可及的“小美满”,绘就万家灯火璀璨的“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