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富民”“惠民”“暖民”让步履“向民而行”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五里拐社区 阮剑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1月4日下午至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湖北省孝感市、咸宁市,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和四邑村,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应循迹“湖北之行”,做细特色产业“绣花功”,点燃文化惠民“催化剂”,烹饪社区服务“营养餐”,在“富民”“惠民”“暖民”中让奋进的步履“向民而行”。

产业“富民”,念好“宜”字诀,用心做细特色产业“绣花功”。在湖北咸宁,总书记考察了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和四邑村,在离开村子时,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要想推动乡村振兴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传家宝”用好、用活、用出实效,要自觉做到走出“高楼大厦”,走入“深山老林”,在入“深山”、访“群海”、进“万家”中摸清本土资源禀赋“根脉”,将“山中美景”和“林下瑰宝”记录在册,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种则种、宜旅则旅”的原则,联动相关部门、龙头企业、本地农户,在遵循乡土特产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研发、生产、包装、销售,切实将“小特产”变成“终端货”,将“终端货”变成“大品牌”,让“乡土特产”华丽变身,蹚出一条“土货出山”的新路,从而富足本地乡亲的“钱袋子”,让他们的“果盘子”更缤纷、“菜篮子”更殷实。

文化“惠民”,念好“实”字诀,用力点燃文化惠民“催化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此次“湖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他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在乡村振兴的崭新赛道上昂首阔步,“文化之光”温暖照耀着每一颗“赶考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手执“文脉相承润民心”的为民火把,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要立足本地文化演变、传承、发展具体实情,在“问需于民”中把准群众文化需求之脉,以一步一印的深脚力推动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精准匹配,借力“村民大舞台”“村晚”“村BA”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村IP”,持续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播种”,在助力人民群众乐享“文化成果”的同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末梢神经”,让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花”,真正唱好乡村振兴的“出彩大戏”。

服务“暖民”,念好“精”字诀,用情烹饪社区服务“营养餐”。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将社区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茶话会”“院坝会”等活动为载体,精准把脉群众的“急难愁盼”,聚焦环境保护、电梯加装、“一老一小”特定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做到“因人施策、因类施策”,以“不流于形式,不止于表面”的工作态度从细微处着手,在每一件看似微小却关乎民生福祉的事情上,都倾注心血,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力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及时把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关键小事”落到实处,切实谱好“最后一公里”同心曲。

发布人:努力写稿多写多发 发布时间:2024-11-11 15:56 收藏 阅读人次:4954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