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驻村漫谈:我在村里做法律“明白人”

安徽省亳州市司法局选调生 谯城区魏岗镇谭营村党委书记助理 徐浩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转眼间,2024年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一年,我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来到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谭营村,作为选调生投身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兵”。这一年多来,我从“法律人”到“新农人”、从“外来客”到“自家人”、从“门外汉”到“守护者”,为乡村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从“法律人”到“新农人”:在大情小事中完善自我。初入基层时,带着“法律人”的自豪感,我的专业知识,曾让我对“基层工作”充满自信,仿佛只要讲好法律法规、做好政策宣传,村民们的纠纷自然会迎刃而解。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比我想象中复杂得多。千头万绪的村务工作,繁琐得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土地边界争议、邻里之间纠纷、家庭成员矛盾等问题,从法条案例中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意识到问题后,我在村书记的建议下,坚持每天在村里走访,主动向老干部请教经验,学习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面对不同的村民,我结合村情、尊重乡情,用群众的“话”来解决他们的事,让自己从“法律人”逐渐成长为村务处理的“新农人”。正是这种不断的学习和适应,让我不再拘泥于专业束缚,逐渐理解了基层工作“接地气”的意义。

从“外来客”到“自家人”:在点滴关怀中收获信任。初到村里时,我因外地口音和专业背景,有种强烈的“外来客”感。村民们见到我,总是谨慎而疏离,听说我是学法律的,还会开玩笑道:“小伙子,我们可不敢惹你!”几次和村民接触下来,我意识到,尽管我懂得法律,但要融入乡村、让村民接受我,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后来,我参加了村里的“暖心走访”活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拜访,聆听村民的烦心事、心里话。那些微小的问候和关切,点滴汇聚成了村民心中的信任。特别是一些法律讲座中,我一改往日“背书式”的讲解,而是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将法律知识“送到家、送到心”,慢慢地,让村民们感觉“法律就在身边”。记得一次走访中,村民李奶奶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我们村不怕说理儿了,都是自家人,有事就找你!”那一刻,我心头一暖,觉得自己真正在村民心中扎下了根。

从“门外汉”到“守护者”:在责任担当中锤炼初心。基层一线的磨练,让我深切体会到,法律人不仅仅是政策法规的传播者,更是为民服务的基层“守护者”。刚开始驻村时,我总是等领导交代任务,处理好分内事务就准时下班。直到有一次,我看到村书记连续加班到深夜,为了协调一户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补偿问题,连续走访了多户群众,调解过程中不辞辛劳,最终获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他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法律是工具,服务才是初心。”从那之后,我深感作为基层选调生的责任与担当,逐渐养成了主动作为的习惯。有一次,村里一位老党员找到我,求助解决其孙子在外务工的劳务纠纷问题,我一边安抚他,一边联系相关部门,了解具体维权流程,帮助他完成证据材料的准备,还时刻关注后续进展,直到他顺利解决了问题。渐渐地,村民遇到法律问题,都会主动来找我,我也体会到基层服务的价值。正是这种“贴人心”的帮助,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法律适用”,而是用心、用情去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真心实意。

从校园到基层,从学生到干部,这一年多的时间,让我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法律“明白人”。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守护初心,坚定信念,怀揣法治梦、肩负民生责,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中,继续书写属于我的责任和担当。

发布人:哲皙君 发布时间:2024-11-13 16:42 收藏 阅读人次:1081

初审:余路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