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四季轮转,转眼间,我到四川省蒲江县玉龙村已近2年,驻村的600多个日日夜夜,从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矛盾纠纷调解到走村入户、医保社保办理等民生事务,通过全面参与各项工作,我逐渐聚焦到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一乡村发展瓶颈。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上,我见证着一个“薄弱村”向“示范村”的蝶变新生,也经历了自身的破茧成长。
从资源闲置到连点成面,以项目建设推动“资源”变“资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是建强基础设施的“硬抓手”,更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到村后,如何盘活存量闲置资源,将“资源”变“资产”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于是,我梳理出村上61处闲置资源,按照党建、生态、农业、民生等类别,协助村上申报、审批、落地项目。现在,村内产业道路拓宽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提升了、“微更新”节点落地了,闲置的鱼塘房屋被用来发展“垂钓经济”“林盘经济”,硬件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村民生活便利度得到了提升,玉龙村在2023年摆脱了“薄弱村”的落后牌子,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作为驻村干部,我深知要在沉下心中走访调研,针对村民的痛点堵点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民生实事上发力,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撬动项目发展,以连点成线成面的系统思维推动项目落地,以项目集群推动打造新消费场景,进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从产业单一到多产融合,以产业推动“特色”变“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到村后,我和村“两委”一直在探索村内柑橘产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于是我们依托聘请乡村振兴首席顾问的契机,引进博士智库,协助村上提出了“村级合作社+博士会员+社区订购”和“线上+线下”的助农兴农柑橘销售模式,打造绿色种植示范基地,让新鲜果品直达城市人群。同步设计村级产业品牌logo、包装、表情包等系列标识,讲好玉龙故事,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以柑橘品牌价值提升经济价值,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作为驻村干部,我们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打破思维局限,提升主导产业的品牌效应和经济价值。接下来,我们还会立足柑橘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延伸,探索推动柑橘从销售端向生产加工端过渡,发展柑橘蜜饯、精油、果酱等附加值产品,发展电商直播、生态旅游、文创周边等新业态,推动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为村民增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以结对共建推动“独奏”变“合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恰逢城乡融合与区域合作的发展契机,结对共建是推动乡村振兴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玉龙村积极与城市社区、天然气公司等开展结对共建,我在结对共建中担任联络员,搭建城乡社区之间的桥梁,策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探讨沙龙与微网实格治理劳动实践,邀请城市社区、高校联合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与社区治理新路径。我和村“两委”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主动向外延伸,寻求机遇资源,探索“结对共建”“联建联营”等发展模式,促进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社区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在柑橘“订单农业”、微网实格基层治理等领域深入结对合作,从矛盾纠纷调解、巡查走访、帮扶济困等工作入手,推动城乡社区联合起来、干起来、强起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独奏曲”发展为“合唱团”,助推乡村振兴事业落地生花。
驻村近两年,我在走访入户、国情调研、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逐渐成长,在服务群众之中将书本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基层实践。相信只要我们向下扎根、真抓实干,玉龙村一定会实现从“薄弱村”到“示范村”再到“先进村”的蝶变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