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工作,强调“在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选调生群体是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要想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抱负,就要做到“情入、身入、心入”基层,用有限的驻村时光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切实成效,书写选调生到村任职“高分答卷”。
“情入”基层,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真情融入民众的“港湾”。选调生从高校的“象牙塔”步入基层的“黄土地”,从城市的“车水马龙”踏入农村的“乡间小路”,虽已在校园中锻炼出了“已识乾坤大”的能力,却可能缺少“犹怜草木青”的心境。一方面,放下“架子”意味着戒掉自己所谓“名校高才生”的“娇气”“骄气”,迅速转变身份和角色,主动接“地气”“人气”,进一步克服思想上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放下“架子”也意味着端正心态,不可因选调生的身份在基层干部与群众面前摆“官架子”,“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群众的一员,不忘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初心,真正把身子俯下来,才能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赢得百姓之心。
“身入”基层,端正“深入群众寻智慧,基层处处有吾师”的求学身段,亲身感受民心的“脉搏”。基层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谷文昌在东山岛防风治沙14年,常拜群众和技术人员为师,终于找到了让东山遍植绿荫的“锦囊”。选调生群体是学历上的“高才生”,却是基层工作中的“小学生”,应始终厚植共产党人“拜群众为师”的执政底色,当好基层群众的学生,将自己在办公室养成的线上“键对键”的日常习惯,转变为沉入基层后线下“面对面”的工作方法。不仅要当好村民群众的“知心人”,也要积极向身处基层一线的乡镇、村干部求教,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悟转变为自己基层工作中的所议、所为、所获,将基层工作者解决问题、调处矛盾的“真知识”,及时总结为自己的“金点子”,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脚下有泥,心中有底”。
“心入”基层,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心境,用心解决民生的“菜单”。选调生既是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干”字是第一位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历不等于干事创业的能力,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在脚踏实地、奋发实干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复杂环境、艰苦岗位的锤炼中锻造出来的。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干,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环保治理等基层重点工作任务中,立志在基层干出一番成就。要有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多啃几次“硬骨头”、多打几场“硬仗”、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解决群众难题、破解基层困境,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增长实践本领,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将声誉留在乡间泥土中、将口碑立在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