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绘好青春延“常”线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桐乡人民政府 陈舒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许多新任选调生朋友即将跃入人海,奔赴山海。回望我在村任职的一年时光,从实验室到村委会,从数据分析到家长里短,脱掉白大褂,穿上红马甲,沾沾基层“泥土气”,仰取俯拾,终将稇载而归。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常问“民意”。乡村是选调生进入社会的第一课,是培养年轻干部最好的“沃土”。在这里,我们要上接“天线”懂政策,也要下接“地气”问民情。刚到村里时,由于语言问题,我和村民交流起来存在“语言屏障”,但在不断走村入户交流“磨耳朵”的过程中,我也从一开始的“两眼一抹黑”到听个大概到基本能听懂,对村里的情况也从一问三不知到如数家珍,在不断学习、交流过程中,慢慢获取了一线资料,为工作进一步打下基础。解决乡村社会问题,是一门精细的艺术,作为新入职的选调生,在面对矛盾时,需要多问一句,多想一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梳理矛盾的“前世今生”,理清问题发展情况,做好记录员,当好“贴心人”。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前一代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每个乡村都有自身独特的秩序逻辑和治理模式,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耐着性子、俯下身子,多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做,从中抽丝剥茧,抓住问题根源,挖掘出隐蔽性问题。

知之好之,乐之行之,常思“民心”。乡村大地是一本活教材,我们要以民心为己心,常思让群众舒心、暖心、安心的工作方法。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菜鸟”,对工作内容、思路“知之甚少”,必须始终保持知学、好学、乐学心态,甘当基层“小学生”。一开始开展驻村微调研时,我踌躇满志设计了一份复杂的问卷,但是却被一盆冷水“泼了回来”,办公室的姐姐告诉我,村里的老年人众多,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问卷,村民们不愿意填写,我们应该针对村民们的实际状况,切中肯綮,注重面对面交流,从中了解实际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抽样的方式,能获得更有效的答案。通过几次磋磨滚打下来,我对于基层工作要始终站在百姓角度来思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更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多站在百姓角度钻研乡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提炼升华,分类别、分层次梳理“办事清单”,通过里面的新经验、新规律,去研究破解棘手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工作纷繁芜杂,我们更应发挥自己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新的特长,拓展思路,打开局面,跳出“条条框框”,点燃乡村发展引擎。

素履以往,一苇以航,常践“民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校园走入充满未知的乡村,基层工作的经验更要从一次次的“穿针引线”中积累起来,从中磨砺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到村后,我协助村“两委”干部申报 “数字乡村”,做好场地申请,思考盘活空闲场地的好点子,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手段宣传推介乡村美景美食,替村里的粮油企业带货、拉客源,利用好乡村的独特生态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村集体注入新的活力。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既要做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的行动家,又要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家”。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无论是走访入户、政策讲解,还是防汛防台、资金申请,都是群众的“心头事”“眼前难”,我们要多接一些“烫手山芋”,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真正融入基层,切实感受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

发布人:12371网友lnwvqj 发布时间:2024-12-5 20:41 收藏 阅读人次:5792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