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平台,从葫芦烙画到巧手剪纸、锡伯族刺绣、鸳鸯琴,再到手工编织,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各村(社区)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传统技艺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在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辖区居民群众文化底蕴,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活”起来、“火”起来。
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幸福、美好、吉祥。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电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再上色作画。它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勾勒出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丰富多样的图案,有很强的立体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村的曹光耀,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传承人。走进他的工作室,仿佛走进了葫芦艺术世界,从桌上到窗台,从地面到墙上,林林总总摆着近千个葫芦,大到半米多高,小到只有花生大小。葫芦上烙画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细微之处,匠心独显,每一件作品都让人惊叹不已。他以烙铁为画笔,葫芦作画纸,经过烙制、压雕、着色等多重工序,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葫芦,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艺术品。新疆的大美山水、曼妙的民族舞蹈、丰收的花卉鲜果、记忆中的老建筑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从2013年开始烙画,目前已创作了800余幅作品,无论是在民俗展览中,还是在民间艺人的工作室里,这些烙画葫芦都像是时间的使者,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传递着文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