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坚持“开门抓”让全面深化改革“向民行”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人民政府 李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广大党员干部要笃定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取向,时刻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开门抓”让全面深化改革“向民行”。

既开门“听需”又开门“问需”。“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一个时期的改革重点、改革方向略有不同,但无不都是为了一个“民”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人民至上,从群众角度系统谋划改革方案、整体推进改革措施、共建共享改革成果。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重点改革什么、推进什么。一方面,要开好“自家门”、广开言路,通过设立意见箱、民生热线、微信平台等方式听真话、察真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做到真掌握民生诉求、掌握真民生诉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另一方面,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群众家门口“敞开门”,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打开群众“话匣子”、戳中群众“心窝子”,真正掌握群众真实需求和急难愁盼,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保、养老等民生问题对接民心所向。

既开门“纳计”又开门“问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坚持问计于民,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工作态度,也是汇聚群众改革力量的工作方法。推进改革、落实改革向来不是自拉自唱、自吹自擂,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一方面,要让群众敞开“心门”,通过院坝会、田坎会、茶园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改革讨论,从“牢骚话”里听改革意见、从“话外音”里见改革见解、从“体己话”里辨改革计策、从“弦外意”里读改革意愿,进一步凝聚群众共识、发挥群众合力。另一方面,要敞开“心门”纳谏,满怀“闻谏则喜”心态,打心底里拜群众为师,诚心学习、虚心请教,在“问计于民”中提高“见微知著”的能力,去芜存菁、去伪留真,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土方法”升级为推动改革的“金点子”。

既开门“践效”又开门“问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成效如何,关键要看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群众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群众生活是否得到改变。改革一线是“主战场”,青春燃烧正当其时。一方面,要走出“机关门”投身改革一线,坚持守正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将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发展中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战斗意志,攻坚克难、啃硬骨头,逐一攻破改革发展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坚持实践导向,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弄潮儿”,探索出一项又一项更加符合民意、惠及民生的发展成效。另一方面,要“开门”抓评估,畅通群众反馈渠道,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准。对群众满意的改革成果反复研判、建章立制、巩固长效,对群众不满意的改革成果及时优化调整、纪实整改、跟踪问效,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发布人:12371网友u3d8ry 发布时间:2024-12-18 16:11 收藏 阅读人次:1950

初审:杰瑞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