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夏去冬来,转眼到村任职已近半年,在努力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我怀揣着一颗小学生般浓厚且纯粹的好奇心去认真倾听、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与此同时,我亦凭借着青年人对新知识的快速掌握能力,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身边“细微而关键”的问题。通过扎根基层,我积累了契合“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实践经验,也更坚定了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追求。
执“干”的素描笔,以“行而不辍终致远”的信念“构图”“扎根”足迹。民生在情,也在勤。农村天地广阔,把有利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需要长期的“潜功”作基础。通过协同村两委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聆听学习乡村发展规划安排,让我切身体会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大船”必须航行在经济发展的广阔“海洋”里。作为选调生,我们要以“要登绝顶莫辞劳”的工作热情持续地干。乡村工作往往琐碎而复杂,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而是应当日复一日地认真学说驻地方言、大声回应群众关切、变群众“所盼”为我们“所干”。还要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科学精神坚持求实创新。基层工作绝不能凭主观经验“想当然”,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群众诉求等因素,在具体问题面前做到有干劲而不盲目、有魄力而不冲动,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地保证“干”的质量与效率。
执“实”的勾线笔,以“脚踏实地无偏颇”的要求“起形”“扎根”足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因此,务必做到凡是利民之事,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以“实”的能力和“实”的担当展现“实”的成效。具体而言,一要坚持实心为民,内化为民心,方能外显为民行。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难免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方能激发潜能,突破困境。二要坚持实践调研,勤读“无字之书”。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唯有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野乡间、坐上农家板凳、打开群众“话匣子”,才能把问题逐一变成办法。三要贯彻落实政策,当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行动派。基层是政策传达的“神经末梢”,既要做到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惠农惠民政策入脑入心,又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去宣传,唯有如此,才能在倾听民声、回应民意的过程中开口能讲、问策能对,在便民利民不扰民中惠民生、暖民心。
执“事”的水彩笔,以“百姓冷暖记心头”的追求“铺色”“扎根”足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作为党员干部,务必时刻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我们的“上心事”。首先要把群众的事办好,做群众的“知心人”。群众有困难找党员干部,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做到“人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既是职责所在,更是心之所系。因此,在处理具体事项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民情、抓住主要矛盾、有效纾解民困,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促进党群干群互动互信互助,和群众成为朋友。其次还应主动为群众谋福祉,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基层工作要做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肩挑”,两头都用心。既要在鼓励支持群众勤劳创新致富、健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等措施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也要通过打造基层文化阵地、举办乡村文化节、常态化送戏下乡、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为民办事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驻村是难得且宝贵的工作经历,近半年的历练让我变得更加“接地气”“冒热气”。展望新年,我将继续把心、情、思“扎根”基层,与人民一道,共绘农村地区的繁荣、农业基础的稳固、农民生活的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