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彰显了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事业有成,首在用人。党员干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肩负着抓好落实的关键重任,要以主角意识打头阵做锐意改革创新的“开路先锋”。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恒守改革创新的“信心”。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理想信念是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番新天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判断。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找差距、找弱项、找短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念,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真学真信中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让党和国家事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观念,淬炼改革创新的“匠心”。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一词,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每一个转折点都至关重要。党员干部作为这场伟大变革的先锋队,要始终保持“天工人巧日争新”的进取姿态,兼具“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闯劲与“脚踏实地、稳健前行”的韧劲,厘清改革的逻辑关系,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新课题,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着眼于基层、扎根于群众、落点于精微,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现实问题重点用力,让改革成果、改革红利惠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交出成色更足的改革答卷。
坚持勇毅克难、持久发力,永葆改革创新的“恒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回首百年党史,改革开放的壮阔画卷正是由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以蓬勃的朝气与不懈的奋斗共同绘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改革勇气、增强“会当凌绝顶”“望断天涯路”的改革智慧,才能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党员干部要千方百计谋改革、全力以赴推改革,善用巧劲,将心思用在成事上,精力放在落实上,多思、善学、巧干,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吃透方针政策、熟悉行情实情,讲究方式方法与技巧,找准改革攻坚的发力点和突破点,把准改革落实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把定下的改革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持之以恒抓落实,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