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作为凝聚思想共识、建强“三支队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做好党员教育工作,需着力“深”“新”“实”三字,激励党员提振精神、强化实干担当,为党员教育立“标”赋“能”。
立“系统+主动”之标,赋“思想锤炼”之能,推动党员教育“深”层化。“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党员教育当突出思想“引领力”,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持之以恒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浅尝辄止”“学而不深”的问题,开列理论学习清单,把握理论学习重点,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坚持系统学、全面学、深入学、贯通学,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理论素养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铸魂工程,只有在“自觉自为”中“深研细悟”、在“常知常学”中“常有精进”、在“笃信笃行”中“知行合一”,才能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不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立“分类+多样”之标,赋“科学谋划”之能,拓宽党员教育“新”广度。想要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助力党员干部“强筋健骨”“提能强本”的重要作用,就应当强化领导、紧抓部署、精细谋划,通过健全机制、统筹资源、优化模式,实施“高位推动、层层发动、各级联动”的策略,分层分级分类,推动党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当前,党员干部覆盖面扩大、流动性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不断增多,培训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就要求党员教育必须摒弃传统模式的束缚,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坚持聚焦主题主线、创新方式方法,在规定动作基础上不断丰富新载体,注入“新动力”,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路径,推动党员教育持续升温。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党员,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观摩”“互动研讨”“云端课堂”“送学上门”等方式,致力营造“处处皆阵地、时时受教育”的浓厚学习氛围。
立“精准+长效”之标,赋“服务为民”之能,强化党员教育“实”效性。党员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把所学所悟真正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绩实效,关键在于将党员教育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联系服务群众结合起来,立足实际、注重精准、追求长效,达到“以学促干”“以干促效”的效果。围绕理论政策要点、社会生活热点、群众关注焦点、基层工作支点,向基层党组织广泛征集培训内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党员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工作,实现精准发力、深入推进。明确目标导向,找准为民服务“坐标”,与人民群众“同心同频”,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组织广大党员下沉一线、自觉参与、主动投身,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推动党员教育走“心”更走“实”;同时,加强对教育成果的跟踪评估、经验交流、宣传推广,持续巩固和拓展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