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收看了共产党员网转播的《榜样9》专题节目后,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被“铁人”书记范振喜的先进事迹深深震撼,无比感动。三十多年来,他践行“拼了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铿锵誓言,将一个山区特困村建成了北方山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典范。我们驻村帮扶干部当以范振喜为榜样,胸怀“忠心、民心、廉心”,淬炼“铁骨、铁肩、铁拳”,扎根乡村基层沃土,书写乡村振兴时代华章。
胸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忠心”,淬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铁骨”筑牢信仰基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987年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在村支书无人愿意干的情况下,刚从部队转业的范振喜临危不惧、勇挑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到底,把一个“集体穷、民心散、村子乱”的“烂摊子”建成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幸福村庄”。其根本动力来自于他不忘党的培养,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信仰与追求,这让他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撑。我们驻村帮扶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肩负着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要像范振喜一样对党忠诚、为党尽责,面对任何难啃的硬骨头、难拔的钉子、难涉的险滩都要毫不含糊、毫不动摇、毫不退缩,胸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忠心”,淬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铁骨”筑牢信仰基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胸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心”,淬炼“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铁肩”担当初心使命。担任村支书后,范振喜践行“党员干部就要为群众干事”的庄严承诺,三十多年来,他保持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拼命精神,与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先后建设了老年公寓、小学、幼儿园等公益项目,把周台子村建成了“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村里群众打心眼里感谢他、爱戴他。我们驻村帮扶干部肩负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使命,要像范振喜一样一心为民、回报乡亲,胸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心”,淬炼“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铁肩”,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经常“走进地头、坐上炕头”了解群众疾苦,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施策、补短强弱”提升治理水平,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
胸怀“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廉心”,淬炼“猛药去疴治顽疾”的“铁拳”坚持秉公办事。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范振喜作为村里的当家人,要求自己“必须行得端,走得正”,30多年来他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的医药费,外出也不领补助,还率先从自己亲二哥手中收回承包的矿点,继而捋顺与其他几个矿点的承包关系,为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制定几十项规章制度,村里大小工程一律不允许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其亲戚沾边,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拥护。我们驻村帮扶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像范振喜一样一心为公、不徇私情,胸怀“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廉心”,淬炼“猛药去疴治顽疾”的“铁拳”,坚持“讲规矩不讲关系,讲事实不留情面”地秉公办事,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强“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廉洁定力,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地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