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应胸怀“国之大者”,肩扛乡村振兴使命,聚焦产业、环境、文化、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以赤子之心,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勾勒动人蓝图,绘就乡村振兴的“斑斓胜景”,让乡村处处洋溢蓬勃生机与幸福祥和。
执产业发展“奋进笔”,以“经济蓝”推动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绘就“乡村振兴”繁荣兴旺新蓝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产业振兴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洞悉市场动态与乡村特质,勇当“产业升级”的开拓者,积极引入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蜕变。应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资本流入,扶持小微企业成长,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要整合乡村分散资源,如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打造地域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在农业产业上精耕细作,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在旅游产业上挖掘内涵,开发特色线路与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电商产业上搭建平台,畅通销售渠道,让乡村好物走向世界。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于“百舸争流千帆竞”中绘就“经济繁荣”繁荣画卷。
执生态建设“关键棋”,以“生态绿”厚植绿水青山,打造宜居环境,绘就“乡村振兴”诗意田园新图景。“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生态宜居既是乡村振兴的显著标志,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绿色发展与长远眼光,甘为“生态守护”的先行者,积极普及环保知识与生态理念,引领乡村风貌向清新自然转变。应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环保监督机制,严格环境执法力度,筑牢生态安全的坚固防线。要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在乡村绿化上精心布局,见缝插绿、植树造林,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在水资源保护上多措并举,治理河道污染、推广节水技术,守护乡村的灵动水韵;在生态修复上持续发力,开展矿山复绿、湿地恢复等工程,重现大地的勃勃生机。推动乡村生态全面优化,形成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谱写“诗意田园”生态画卷。
执文化繁荣“铸魂笔”,以“文化橙”滋养乡村底蕴,厚植精神家园,绘就“乡村振兴”美美与共新画卷。“千载遗风今更盛,百家文脉共传扬 。”乡村文化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与价值观念,在山水田园间、在岁月传承里,蕴含着深厚底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本地人文历史、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结合独特的民俗民风,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从“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差异中,精准定位“文化符号”,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品牌”,赋予乡村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完善乡村文化治理机制,通过规范“一约四会”制度,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举办民俗展览、组织文化讲座、开展经典诵读等,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文化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于“笙歌齐颂乐乡村”中铸就“美美与共”幸福梦。
执乡村治理“善治笔”,以“党建红”夯实组织基层,筑牢信仰根基,绘就“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同心圆。“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组织强固既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党性原则与使命担当,勇为“党建领航”的先锋者,积极传播先进思想与党的理念,推动乡村思想向积极奋进革新。应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组织生活流程,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要注重党员干部培养选拔,挖掘乡村优秀人才,充实党员队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与活力。在思想引领上多管齐下,开展主题党日、党课宣讲等活动,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在党群联系上搭建桥梁,设立党员服务站、民情联络点,及时了解并解决群众诉求;在人才振兴上广开渠道,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扎根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乡村党建全面进步,形成齐心向党、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于“红旗漫卷映山河”中绘就“凝心聚力”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