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黄旭华:于“深海”处探寻榜样力量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委组织部 曾丽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2月6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黄旭华因病去世,享年99岁。黄旭华院士的一生,矢志报国无怨无悔,功绩赫赫深潜无名,为国铸成深海利剑,青丝成白发,初心亦如磐,将满腔热血抛洒给国防事业,以赤子之心筑就了精神丰碑。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在“深海”处探寻黄旭华院士关于热爱、信念、责任的榜样力量,激荡起奋进的信念,凝聚起传承的伟力。

探寻热爱劲头,锤炼“工匠心”。1988年,核潜艇进行了深潜试验,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吨重量的水下压力,生死系于一线。面对忐忑不安的艇员们,62岁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身先士卒,亲自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极限深潜大获成功,黄旭华不顾眼底、耳朵因压力过大而渗血,欣喜万分,诗兴大发,现场作诗:“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他的话语中,无不奔涌着对科研工作的无限专注和无比热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旭华院士的热爱劲头,把“工匠精神”贯穿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在“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中蕴匠心、练匠艺,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展现风采。

探寻信念意志,锤炼“奋进心”。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工程,当时科技基础薄弱,外国严密封锁,虎视眈眈,但黄旭华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起白手起家、潜心钻研,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越过一道又一道雄关险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中国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深海中筑起了钢铁长城!在“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黄老,您今天的梦是什么?”黄旭华答道:“还是核潜艇,还是希望核潜艇更上一层楼。”在今天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坐标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念意志,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锤炼奋进品质,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血脉、化作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力以赴、倾情投入。

探寻责任担当,锤炼“赤子心”。“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的现场,年逾九旬的黄旭华轻轻推开母校为他演讲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着跟同学们分享,让无数青年学子敬佩动容。就是在那时,他声音微颤却无比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全场掌声雷鸣,质朴却伟大的宣言之下,跳动的是那颗炽热忠诚的爱国之心!今天,时代赋予了党员干部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眼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就在脚下,而当代党员干部要做的,就是不断锤炼“赤子心”,以责任担当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接烫山芋,在实践中诠释爱国情怀,在奋斗中践行报国志向。

为国为民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于“深海”中探寻的热爱、信念与责任将化成满天不灭的星火,激励后来者,照亮前行路!

发布人:等上稿的马里奥女士 发布时间:2025-2-13 16:47 收藏 阅读人次:7383

初审:余路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