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好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走好“思想路、担当路、实干路”,为深改巨轮“扬帆、稳舵、定锚”,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
走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路”,筑牢深改启航的“信念基石”,为深改巨轮高扬“理想之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责任的意识、担当的勇气,是改革进程中的动力源泉。首先要保持“想为”的思想自觉,它源自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对责任、使命的深刻理解。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思维的转变和行动的贯彻是每一项改革得以落地的基础,在复杂的改革任务中,青年干部应当以“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方向,在思想上不断强化责任感,激发行动力,将每一项任务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契机。每一次攻坚克难、每一次突破瓶颈,都凝聚着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力量,推动改革不断向前。正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种追求不仅指引着个体的成长,更推动了改革的深化,助力国家社会向更加繁荣的未来迈进。改革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脚踏实地解决每一个问题,将每一份责任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动力,在这种坚毅的志向引领下,深改巨轮必将挺立潮头、破浪前行。
走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路”,点燃深改启航的“强劲引擎”,为深改巨轮把稳“责任之舵”。正如我们的民族历来秉承“敢为天下先”的传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在深刻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的力量。新时代的改革事业,呼唤每一位干部敢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迎接挑战。广大干部要有“敢为”的干事魄力,面对供需两侧的深层次矛盾和复杂问题,必须打破旧有思维,激活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崛起。面对转型中的种种挑战,更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魄力,要敢于突破重围,在攻坚克难中展现勇气和智慧,引领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改革往往涉及深层次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需要迎难而上,以更为大胆的姿态突破困境,推动创新与改革。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持破立并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着力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
走好“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实干路”,激活深改启航的“不竭动力”,为深改巨轮定牢“奋进之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青年干部应摒弃“庸懒散”的惯性思维,始终坚持“勤为先”,以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改革的每一环节中,都要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每项工作高效执行、不拖延、不懈怠,真抓实干。要求以“马上办”的精神推动工作,摒弃拖沓态度,坚决做到“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改革任务繁重而复杂,快速反应和紧密跟进是保障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每一项任务都需按下“快进键”,做到迅速启动、精准执行,并确保每个环节不留死角,确保改革落实落地。每一位干部都应甘愿将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奉献,真正让每一滴汗水都为人民福祉增添力量,为社会进步贡献动力。改革如同“钉钉子”,每个承诺、每个目标都需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确保“事事有着落,桩桩都办成”。无论是推动政策落地,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确保每个细节都不遗漏、每项任务都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