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实心、实学、实干”编织民生“幸福锦”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野猫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李游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乡村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上,每位主角都在用勤劳和智慧“编织”着更为红火的生活,我在备受鼓舞之余深感责任在肩,作为一名扎根在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隅的党员干部,亦应以“实”为基,竭力为民“织”就一份“稳稳的幸福”。

以“实心”牵引“为民线”,“织”就“初心如磐、枝叶关情”的“惠民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基层干部既是群众冷暖的第一感知者,也是国家政策的终端执行者,唯有与民共情,才能矢志为民。因此,党员干部生当厚植“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躬身入局,既在学习调研中彰显为民情怀,又以工作实效检验初心成色。具体而言,一方面,需常系群众冷暖。通过走进、了解、熟悉群众,学会用“大众话”深入交流沟通、借“烂笔头”记录群众关切、以“新思考”把握问题关键,将看似细小、琐碎的民生实事梳理清楚、归纳整合,逐步从知晓情况向吃透民意转变,用真心换群众安心;另一方面,需勤纾民生之困。通过推动惠民政策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方式,切实解决“衣食住行教医保”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将人民的无形期盼变得有形可及,以实意换群众满意。

以“实学”串起“能力线”,“织”就“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放心锦”。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既多读有字之书 也多读无字之书。知者行之始,百年党史让我们鉴往知今、坚定信念,理论政策助我们拓宽视野、锚定航向,文化典籍为我们涵养品格、滋养心灵……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书籍仍然是答疑解惑的“钥匙”、指引前路的“明灯”,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我们既温故知新又吐故纳新,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成长为更专业的人民“服务员”。与此同时,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在基层大课堂里,村情、民意往往藏在闲谈间,发展潜力、动力也需在乡野沃土中找寻。因此,当常登群众家门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常走乡间田野察生产情况、集“三农”智慧,在既感受春夏秋冬,又经历风雨彩虹的过程当好“稻穗式”青年干部,真正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以“实干”连接“笃行线”,“织”就“安居乐业、美满和谐”的“安康锦”。务实者,似耕田种粟,脚踏实地方获丰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如今的乡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已然呈现在人民面前,大家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愈发强烈,而持续把各方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则是让人民满意“具象化”的关键途径。在这里,需以畅通要素流动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办法让物尽其用、地尽其力;需以建强支部战斗堡垒、赋能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发挥群众主人翁精神;还需以挖掘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的方式让乡村留得住人才、看得见未来。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唯有始终秉持务实尽责的工作作风深耕基层热土,才能将改革发展红利化作百姓手中沉甸甸的获得感、暖融融的幸福感。

发布人:努力上稿的小李 发布时间:2025-2-21 09:25 收藏 阅读人次:8957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