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先烈林青:在春天里走向“远方”

贵州省黔西市委组织部选调生 陈扬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最近,在读《人文毕节》这本书,知道了一位烈士将自己青春定格在了家乡的热土上,定格在了党的光辉历程中,他就是林青,原名李远方。24岁的他,在死亡面前的从容使人震撼,他的英勇牺牲,有力地诠释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所具备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实现了他“愿洒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革命初心。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让我们走近这位英雄,重温他的先进事迹,学习他的英勇精神,在早春里开始“破土、吐绿、焕新”,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方”。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厚植“理论学习”的新绿。林青非常珍视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县立模范小学就读时,林青认真勤奋、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喜爱。青年的林青在重庆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从此走上了自觉革命的道路。1930年,林青按组织安排到上海开展工作,积极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刊。被敌人逮捕后,在同监的吴亮平同志的帮助和启迪下,林青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共产主义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的奋斗,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充实头脑,让思想“枝繁叶茂”,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破开“困难挑战”的硬土。从上海回到毕节,林青和同志们建立了中共毕节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在林青的带领下,毕节的革命活动成效显著,演出的爱国话剧深受群众喜爱,推动了毕节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革命形势如火如荼,敌人的攻击也接踵而至,为了保存力量,党支部决定转移到贵阳、安顺。转移后,林青等人没有气馁,继续发展党员、建设支部,让组织愈加壮大。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攻占遵义。林青怀着满腔热情奔赴遵义与中央取得联系。中央承认了林青与同志们的工作,并任命林青为第一任贵州省工委书记,他总能克服困难和挑战,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困难时应当坚韧不拔、灵活应对。实现美好理想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意志,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焕发“热血奉献”的青春。贵州省工委成立后,在全省11个县和贵阳地区十多所学校建立了县委、支部或小组,带领贵州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斗争就会有牺牲。因为叛徒的出卖,林青和同志们被捕。艰难的救援行动中,林青选择牺牲自己掩护战友获救,最终英勇就义。在林青的家人遭到国民党军阀的迫害时,他悲愤之际曾写下“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最终,也用短暂又炽热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诺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先烈的奋斗精神,把脚步扎根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基层一线,让青春绽放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将热血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发布人:选调之声 发布时间:2025-2-27 10:16 收藏 阅读人次:6643

初审:七七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