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青春作笺写振兴——一名驻村选调生的四季答卷

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选调生、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书记助理 熊钊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新燕掠过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万亩梨园,在驻村公寓泛黄的台历上划出第60道折痕。从校门到田间的转身,从懵懂青涩到沾满泥土的蜕变,我带着“选调生”这三个字的重量,在晨露未晞时丈量阡陌,在星垂平野时对话蛙鸣。乡村振兴这本厚重的典籍,正以四季为页,教我书写不负韶华的注脚。

春山可望——以躬身之姿叩问乡土初心。晨雾中的第一串脚印总要留给田间课堂。初到基层的我总是思考,作为选调生的我能为这个村做什么?于是,我逐渐在驻村生活的实践中寻找答案,握惯了钢笔的手学着调试智能监测设备,键盘敲击声里逐渐混入方言的韵脚。在阿婆絮絮叨叨的家常里,我读懂了土地承包的忧与盼;从老伯布满老茧的掌纹中,我触摸到宅基地改革的时代脉搏。那些书本上铅印的政策条文,只有在沾上秧苗的青涩气息后,才真正有了生命的温度。在村党支部的理论学习会上,我们以“千万工程”经验为镜,照见新叶村的发展路径。从“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找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的金钥匙,并应用推广在我村著名企业“腾达兔业”及其他各类公司;在“共同富裕”的战略指引下,我们探索出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政策理论不再是文件柜里的沉睡文字,而是田间地头的行动指南。

夏木成荫——用赤诚脚步丈量民生厚度。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需要遇到实际问题后根据情况耐心解决。防汛台账上的每一个红圈,都在诉说着守护的意义。暴雨夜里巡查危房的脚步声,丈量着“人民至上”的具象刻度。在转移处的怀抱温度中,在安置点的米粥香气里,在村里老伯伯老婆婆一声声“谢谢你啊,小姑娘”的话语中,“选调生”三个字褪去了书卷气,生长出风雨不折的筋骨。党员驿站昏黄的灯光,常照亮研讨的轮廓。从土地流转到产业升级,从生态治理到文化传承,每月“奉选青声”宣讲不再是填鸭式灌输,而是围炉夜话式的谈心,译成阿婆听得懂的“医保政策经”、老伯算得清的“生态经济账”。老乡们从试探到信任的眼神转变,胜过所有荣誉证书的鎏金大字。

秋实盈仓——让青春之火照亮振兴征途。基层工作同样需要青春的力量。在“新农人”创客空间的键盘声里,我见证着乡土与现代的奇妙反应。年轻创客们用电商平台拆解时空藩篱,让蜜梨的甘甜流淌进都市人的乡愁。我们搭建的不仅是物流网络,更是一条让青春返乡的彩虹桥。当无人机掠过金色稻浪,新时代的田园牧歌正在代码与汗水中谱写。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选调生青春动能,为独居老人筑起守护慰问的屏障;用公共文化服务作笔,在文化礼堂绘就老幼同乐的和美画卷。那些创客空间里的非遗IP、睦邻点里的议事茶话、长者食堂中的暖心汤粥,都在诠释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价值理念,演绎着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

冬蕴万象——以沉淀之力积蓄发展动能。同样,选调生在驻村过程当中也应时刻积累,保持进步,以沉淀之力发展动能。在年终总结会上,我们以“数字乡村”建设成果为经、以“三农”命题为纬,编织新一年的发展蓝图。那些写在田坎笔记里的民情日记、晒在公示栏里的积分制整改清单,都是对“江山就是人民”最生动的注脚。数字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传统与现代的深情相拥。当智慧大屏遇见手写账本,当云端存储碰撞晒谷场的阳光,我们架起的不仅是一个个“网格点”,更是一座连接昨天与明天的桥。老茶壶与新算法的对话里,藏着乡村振兴最生动的辩证法。

站在梨花将开的田垄上,春风送来远处腾达兔业智能温室的警报蜂鸣。笔记本里夹着的枯叶书签,记录着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的蜕变轨迹。新时代的选调生,既要做破译乡土密码的解题者,更要当点燃希望火种的传灯人。在这片永远年轻的热土上,我们的故事,正与乡村振兴的壮阔叙事同频共振。

发布人:xzw 发布时间:2025-3-1 22:53 收藏 阅读人次:9438

初审:杰瑞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