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诉即办主题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在全国公映。该影片以接诉即办改革创新实践为主线,通过接线员耳机里来自不同岗位、地区和场景的一次次呼唤,展现出北京以解决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积极探索与成果,为解决世界超大城市治理共性问题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北京答卷。民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将接诉即办改革进行到底。
直攻难点,答好治理增效“发展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这为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明晰了方向。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难点、堵点,在接诉即办改革实践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精准“算”出治理堵点与民生痛点,强化12345服务平台功能,将“接诉即办”工作与“城市大脑”建设有机融合,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长效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超大城市治理涉及众多部门,往往容易出现“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落实“定期调度”“每月一题”等系列工作机制,对共性问题开展系统治理,对苗头问题进行前瞻治理,打造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治理“样板”,有效推动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以城市治理效能提升实现改革破题。
直减负担,交出基层减负“实干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接诉即办工作中,基层任务繁重。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用好党建引领“一根针”,推深做实“吹哨报到”工作,一方面“赋权”“下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使基层在处理接诉即办工作时有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减压”“赋能”,完善诉求甄别机制,适时建立退单机制,有效剔除重复诉求、不合理诉求,破解因信息壁垒造成的资源错配难题,增强政府公信力,有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要完善接诉即办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分配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等结果量化指标,适量增加主动治理等过程量化指标,提升考评结果公平性、有效性。上级部门制定行政问责及奖惩机制时,应兼容基层复杂社会现实与实际承载能力,避免将兜底保障责任一味压给处于治理末端的基层单元,做到“轻车壮马”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赋能。
直惠民生,绘就为民服务“满意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接诉即办这一改革实践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举措,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解决市民诉求是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畅通全方位的民众反馈渠道,健全完善透明化的民主监督机制,同时构建人民群众参与政策制定与决策的全过程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人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强化办单人员培训力度。引导办单人员积极践行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在工作中既要脚踏实地“低头拉车”,又要高瞻远瞩“抬头看路”。不断完善“三转三包三上门”等群众工作模式,通过直面群众、亲临现场、直面问题,确保“让每一种热线都能被看见”。把接诉即办的日常工作切实打造成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课堂,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讲好展现“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