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一号文件“添春意” 乡村振兴“焕生机”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人民政府 余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踏春而至,文件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进一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明确了“航向标”、画出了“路线图”。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一号文件指引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让广袤乡土焕发时代生机。

执“科技赋能”之笔,奋力绘就“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强农画卷。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科技正以磅礴之势,成为驱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打造农业强国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广大党员干部当聚焦农业科技前沿,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勤学“新政策”、深研“新技术”、善用“新模式”,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高质量推进“数农融合”,引导农民将传统的“镐锄镰犁”换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持续提升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让农业既有“质”更有“智”。要主动揽起“招贤纳士”的重担,深挖区域资源、广纳各界人才、释放共建优势,组建乡村振兴“智囊团”,凝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奋进力量,推动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推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农机装备无人化改造、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场景打造,为乡村振兴插上“云翅膀”,托起广大农民“共富梦”。

执“生态添彩”之笔,奋力绘就“良田美池、宜居宜业”的兴村画卷。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是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底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农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注重“房前屋后”,紧盯“田边道旁”,深入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干净、整洁、舒适,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要立足资源禀赋,深化生态赋能,创新探索优化产业布局“替代植绿”、扩大资源优势“管护增绿”、立足生态功能“挖潜蓄绿”、开发森林旅游“转化用绿”等“四绿”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向奔赴,让生态红利实实在在地转变为乡村发展“动力”、民生“福利”。

执“文化增韵”之笔,奋力绘就“丰衣足食、蒸蒸日上”的富民画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聚焦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三部曲”,依托“优质文化+数智技术”的创新模式,盘活文物、场馆、演艺等文化资源,加快数智文化产品、业态和传播创新,探索“文化+”的新内容新形式、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表达、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动能,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旅富民的美好愿景。要主动携手各类群团组织,创新打造乡村“文化会客厅”,持续推出有温度、充满烟火气、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或服务品牌,加快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无界传播”,让优质文化资源更好更快地与基层群众“直接见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基层的“文化阳光”更灿烂。

发布人:Camellia 发布时间:2025-3-3 14:29 收藏 阅读人次:7463

初审:王嗣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