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程,水一程。2023年8月,我作为新入职的选调生,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滦平镇东营村,担任村书记助理一职。从高楼林立走进异地乡村,从校园绿茵踏上蜿蜒村路,从懵懂学生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初出茅庐的我,带着几分“学生气”来到这座陌生的小村庄,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陌生的工作,处处新奇,又处处手足无措。转眼间,在村工作已经一年半了,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悟也有很多。我深切感受到,乡村一线是我们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最好的课堂。
沉下心来听乡音,知乡情、解民生。告别校园,步入乡村,最初的感受就是迷茫青涩。迷茫的是对村级工作的无处下手,青涩的是对陌生盈盈笑脸的不知所措,“融入”便成了我的第一门“必修课”。在村的第一天,村书记带着我熟悉村情,便告诉我:“要多走,多听,多看,多学,多做。”我默默在心里深深记下。从开展各项迎检督导工作、村级档案整理、安全生产入户宣讲、会议精神传达的应接不暇;到帮忙解决吴大爷孙子不会的初二数学题、周大娘家门前村道的积水问题、李阿姨家小孩子的怠学问题……或许这一年半里没有一件“大事”,但正是每天“大爷、大娘”叫着解决的一件件“小事”,真正让我明白选调生扎根基层的意义,我们驻扎的是乡村,抵达的却是民心,群众之事无小事,唯有真正沉下心去,用心解民生,听乡音、知乡情,才能不负组织的栽培与期望。
扎下根来帮产业,增质效、助振兴。随着工作从慢慢“上手”到渐渐“得心应手”,驻村工作不断深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为村里的辣椒谋出路,为东营村致富想路子。村里的应季鲜蔬随产随销经济效益良好,然而干辣椒却难寻佳路。县城里的最多的板面店用的是小红辣椒,其他饭店对干红辣椒需求较小。由于我村没有冷库,随着气温回升,辣椒销售迫在眉睫。村书记对我说:“小雯啊,你们年轻人会上网,想想有啥办法能把咱们辣椒卖出去不?”我通过电商线上联系了河南、山东、湖北等多地辣椒收购商,但外地商贩收购价格普遍较低,压价后成本加运费入不敷出。为破解“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的难题,我认为缩短距离和彰显品质是关键,唯有找到精准的市场定位,才能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转化。我向村书记提议采用抖音视频的方式,展示东营村辣椒多种吃法,打出东营特色品牌效应,增加散装销售额。与此同时我采用辣椒“试用装”方式,将15g辣椒面和10g干辣椒免费发至收购意愿强烈的几个邻近的市周边的辣椒采购商,让其直观感受辣椒品质,进一步提高我村辣椒销售价格,经过持续对接沟通,最终将我村1万斤干辣椒全部销往天津调料厂,净利润8万余元,34户种植辣椒户年收入增加3.6万元。
俯下身来谋发展,学经验、铺秀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乡村“人财两旺”,我们决定紧抓“产业”,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实地学习大贵口村牛奶草莓采摘业先进经验并充分调研,我们将“西梅”作为东营村特色“金果”,向林业和草原局申请西梅高效栽培技术种植项目,引入西梅嫁接计划,种植西梅树120亩,将荒山打造成满是西梅的“花果山”,建成西梅产业园一处,两年内可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这个产业项目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带动20户农户致富,并将东营村打造成“采摘+农家乐+民宿”为一体的全方位娱乐休闲体验式生态观光旅游度假村,借此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共同建设、发展和美东营。产业项目的推进,让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让我真正明白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真正涵义。